咸陽清渭樓廣場。(咸陽日報社供圖)
秦地最勝,無如咸陽。咸陽位于八百里秦川腹地,是中國首個封建王朝“秦帝國”的都城,是秦漢文化的重要發祥地,更是古絲綢之路西出長安第一驛站。近年來,咸陽立足自身實際,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以高質量發展創新提升為目標,縱深推進西安—咸陽一體化發展,加快打造秦創原科技成果轉化先行區,建設互聯互通基礎設施,不斷加深貿易往來,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全力發展特色產業,對外交流多元融合,成為向西開放的前沿陣地。
絲綢之路開創史的“見證者”
金光燦燦的鎏金銀竹節銅熏爐、再現西域天馬雄姿的鎏金馬、構思巧妙的四神紋玉雕鋪首、氣勢磅礴的霍去病墓石雕、刻有“陽信家”款識的銘文銅器……8月21日上午,采訪組來到咸陽市茂陵博物館,館內展出的西漢時期文物豐富多彩、琳瑯滿目,一件件靜默的西漢文物無不訴說著漢武帝劉徹開創絲綢之路的古老故事。
2000多年前,西漢的張騫第一次受命出使西域時,雖然他并沒有完成使命——聯合大月氏夾擊匈奴,但這一“鑿空”之舉,開通了東西交流的一條重要通道。在這個過程中,他發現了一種神秘的材料——絲綢,這是西方沒有的高級紡織品。他認為絲綢具有極大的商業價值,因此他向漢武帝劉徹提議開辟一條通往西域的貿易路線,以便向西方販賣絲綢和其他中國特產。
之后,漢武帝劉徹采納了張騫的建議,派遣了大規模的商隊前往西域,開辟了通往中亞和歐洲的貿易路線,即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絲綢之路上的商品不僅有絲綢、茶葉等中國特產,還有西域的寶石、香料、馬匹等。這些商品的交流不僅促進了世界各地經濟往來和發展,還推動了文化的傳播和交流。
在茂陵博物館采訪時,采訪組還看到了霍去病墓?;羧ゲ∧刮挥诿昱?,是西漢名將、大司馬驃騎將軍霍去病的墓園。
說起古代絲綢之路,人們馬上會想到漢使張騫“鑿空”,但是張騫如何才能率領陣容龐大的使團二次出使西域,抵達烏孫,又分別派遣副使到大宛、大月氏和身毒等國呢?采訪組在采訪中了解到,得益于公元前121年大司馬驃騎將軍霍去病率軍取得的河西大捷,牢牢掌握了河西走廊,從此保障了絲綢之路的暢通與安寧。
如今,霍去病墓是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經過多年不斷修繕,已是樹木蔥郁、建筑古樸,其墓園周邊的石刻群也有涼亭守護。不論陵園樣貌如何變化,看到那一排沉默雄渾的石刻依然令人心情激蕩。不僅因為對那段崢嶸歲月的回憶,還因為這是我國現存最早、最完整的紀念性雕塑群,在許多方面都具有創始意義。霍去病石刻高度概括地反映了當年反擊匈奴勝利的精神和物質因素,準確地表達了漢時中華民族無所畏懼,決心走在世界前列的雄心壯志。
通過參觀采訪茂陵博物館,我們看到了在西漢時期,從長安出發,古絲綢之路以聯合大月氏共擊匈奴為起始,演變為一條綿亙千年、跨越兩大洲的經濟文化之路,陵園內的一座座建筑、一件件文物和石刻則是當年中西文化交流盛景的“見證者”。
從歷史走向未來的咸陽茯茶
千百年來,駝鈴聲聲,一路向西,溯涇河北上西行,歷經萬里到達羅馬,茯茶跟隨絲綢之路商隊的車馬遠銷中亞及歐洲。時光流轉,茯茶“老樹發新枝”,成為備受人們青睞的獨特產品。
8月21日下午,采訪組來到陜西仙喜辣木茯茶有限公司,了解辣木葉和茯茶實現科學融合,研制而成的特色茯茶;走進全國最大的茯茶生產企業——咸陽涇渭茯茶有限公司,看到現代化的制茶設備整潔明亮,鱗次櫛比的橡木料倉散發著陣陣清香。機器人在二維碼“指引”下精準地搬運原料,科研人員在顯微鏡下研究茶葉的菌種指標。
據史料記載,茯茶起源于唐、興于宋、盛于明清,曾被納入貢茶。“自古嶺北不植茶,唯有涇陽出磚茶。”不出產茶葉的涇陽,何以成為茯茶的故鄉?相傳早年間,有茶商在乘船渡過涇河時,遇到風浪,茶包掉入河中。當時正值盛夏,茶包被打撈出水晾曬后,茶葉變成黑色,并出現金花狀物,沖飲后味道格外醇厚可口。此后,經過漫長的摸索,涇陽制茶人逐步掌握了“金花”茶的制作工藝。新中國成立后,咸陽當地政府通過公私合營,相繼成立了涇陽人民茯茶廠、咸陽人民茯茶廠,加工生產“人民牌”茯茶,茯茶自此有了“新身份”,傳統的茯磚茶工藝及茯茶文化在咸陽傳承不息。
一直以來,茯茶產業被咸陽市委、市政府列為重點產業鏈之一。特別是近年來,咸陽市按照“政府引領、企業主導、龍頭帶動、集群發展”思路,創新經營模式,大力推行標準化生產,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強化品牌建設和宣傳推廣,加快產業升級,推進產業鏈延伸,打造百億級茯茶產業集群。同時,咸陽還把茯茶產業作為傳承歷史文化、彰顯咸陽魅力、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特色產業。據統計,目前咸陽市有茯茶生產加工企業51家,營銷企業近千家,從業人員近2萬人,年綜合產值超過30億元,產品遠銷俄羅斯、美國等40多個國家。
打造創新發展新高地的絲路名都
紅外補陽祛濕儀、抑菌凝膠、全感多效牙膏……8月22日上午,采訪組走進位于咸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秦創原(咸陽)創新促進中心有限公司,來自咸陽市各縣區、高校的各類科技成果轉化落地,科研產品展現眼前,讓人耳目一新。
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以下簡稱“秦創原”)是陜西省最大的孵化器,是全省創新驅動發展總平臺。秦創原肩負著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建設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實現校地校企合作、創新人才教育培養、推進政產研深度融合等重大使命,發揮著打通科技創新工作“最后一公里”堵點的重要作用。秦創原下一步還將打造成陜西省創新驅動發展的總源頭和總平臺,建設成輻射帶動西部地區乃至全國和“一帶一路”沿線高質量發展的市場化、共享式、開放型、綜合性科技創新大平臺。
隨后采訪組來到冠捷顯示科技(咸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咸陽冠捷”),5K超高清顯示屏、超薄液晶顯示器等產品整齊擺放在成品展示區內,這些都是運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熱銷產品。
據了解,咸陽冠捷是西北地區首家整機終端產品制造商,也是冠捷科技集團自動化程度最高的電視生產基地。2018年4月,該公司成功點亮第一臺電視整機,同月正式投產。目前已投用2條整機生產線,1條模組生產線,產品約55%—65%出口外銷至波蘭、俄羅斯、巴西等國家。
作為咸陽高新區電子信息產業龍頭企業,咸陽冠捷目前已帶動三捷科技、博聯科技、恒達電子等陜西省內40余家上游配套企業共同發展,帶動當地就業人數達到5000人以上,實現從液晶面板到電視整機的無縫鏈接,已成為陜西省新型顯示產業鏈鏈主企業。
經過多年發展,咸陽冠捷累計產值達98.15億元,截至今年4月,該公司累計進口額達7354萬美元,出口額達11億美元,其中通過中歐班列出口額達6.5億美元,累計達4810柜。
如今的咸陽,既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國十大智慧城市,推動現代化發展已經成為城市的“血脈”。在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中,咸陽以高質量發展創新提升為目標,縱深推進西安—咸陽一體化發展,加快打造秦創原科技成果轉化先行區,建設互聯互通基礎設施,不斷加深貿易往來,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全力發展特色產業,對外交流多元融合,成為名副其實的向西開放前沿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