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延安市延川聯社扎實推進“三個年”活動,始終堅守支農支小支實主責主業,持續助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依托“黨建+金融”“產業+金融”“創新+金融”三種服務模式,加大支農信貸資金投放力度,提升金融助農服務質效,為延川農戶筑起鄉村振興致富夢,用實際行動擦亮“四心銀行”金字招牌。
“黨建+金融”—鋪就金融支農“連心路”
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就體現在堅持黨對金融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上,以服務客戶最大化為目標,加強金融政治擔當,壓實金融服務責任,凝聚金融發展合力,推進政銀深度合作,以高質量黨建推動高質量發展。一是固化黨建共建機制。為助力金融服務鄉村振興各項工作落地落實、取得實效,延川聯社與全縣163個村委會簽訂《深入推進“黨建+金融”模式高質量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合作協議》,構建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共同提高”的“黨建+金融”工作新格局。二是深化黨建引領內涵。在前期“雙基聯動”工作基礎上,不斷豐富“黨建+金融”服務內涵,制定“鄉村振興金融e站”建設方案和信用村(鎮)創建三年提升行動方案,著力打造小額存取、轉賬、匯款、繳費、融資等基礎金融服務在內的綜合性鄉村振興金融e站示范點,并有計劃、分步驟開展信用村(鎮)評定工作,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優保障、更可持續。三是打造金融服務隊伍。圍繞“村委+基層信用社+商戶”模式,挑選村中“能人”“老人”作為金融聯絡員、基層信用社主任作為金融服務員、村內商戶作為金融協辦員,將原有的174名“雙基聯動”聯絡員隊伍,擴充到337人組成的分工明確、各司其責、有機協助、密切配合的鄉村振興金融服務“三支隊伍”,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效能極大提升。今年以來,延川聯社已建成鄉村振興金融e站示范點90個,召開整村授信現場會16場次,授信624戶5070萬元,新增創建信用村16個,累計創建35個,已建立農戶經濟檔案3.63萬份,建檔覆蓋率達99.91%。
“產業+金融”—鋪就金融支農“資金路”
延川聯社始終把助力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服務“三農”總抓手,依托名單制精準營銷、網格化營銷等機制,深耕金融支農責任田,充分滿足農業生產各環節融資需求。一是涉農產業需求充分滿足。年初以來,圍繞春耕備耕、夏收夏種夏管和當前秋收秋播方面融資需求,分別單列5000萬元信貸支持計劃,并通過強化考核引導,開展專項競賽活動等方式,確保信貸資金投放到位。二是特色產業需求精準對接。圍繞特色產業鏈“延鏈、強鏈、補鏈”要求,全面梳理摸排縣域重點產業鏈企業名單25家,蘋果產業鏈企業名單18家,由領導班子成員負責,逐戶上門“問計問需”,建立“一對一”服務模式,對接融資需求,提供金融服務。目前已走訪對接重點產業鏈、蘋果產業鏈企業(合作社)32家,初步達成授信意向5家700萬元。三是脫貧產業需求能貸盡貸。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延續脫貧人口小額信貸政策,積極穩妥針對脫貧人口、邊緣人口發放脫貧鞏固貸,充分滿足脫貧人口小額信貸需求。截至目前,延川聯社已累計向各類客戶授信2.69萬戶、38.14億元,當年授信7561戶10.14億元;實體貸款余額19.83億元,其中,涉農貸款余額17.85億元,占比90.01%,較年初上升9525萬元,當年累放1.65億元。今年已投放脫貧鞏固貸359戶1506萬元,累計投放達到1.93億元。
“創新+金融”—鋪就金融支農“服務路”
延川聯社堅持扎實深入推進“三個年”活動,制定《延川聯社2023年服務質量大提升活動實施方案》,通過機制創新、產品創新、服務創新,著力解決涉農客戶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一是“一個政策”解決涉農融資難題。嚴格落實金融讓利政策,逐年、逐步下調涉農信貸產品利率,全面讓利于農、讓利于企。近三年來,延川聯社涉農信貸產品利率下調20%-30%,涉農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由2020年初的9.62%,到目前的5.63%,降幅達41.48%,極大地節約了農戶用款成本。二是“兩款產品”提升涉農服務品質。大力推廣陜西農信秦e貸、秦V貸兩大系列數字普惠貸款產品,利用其線上申請、線上審批的優勢,減少審批流程和申貸資料,為客戶提供方便、安全、快捷的金融服務,全面提升涉農金融服務品質。截至目前,兩款產品授信客戶數量達1.9萬人,授信金額達到15.81億元。三是“兩個中心”延伸涉農服務觸角。延川聯社早前推出創新金融產品“鄉音貸”,著重解決延川籍外出創業人員融資難題,目前受眾已達5424戶,累計授信7.92億元。為進一步做好創業人員金融服務,今年8月初,延川聯社分別在縣城和永坪鎮各設立“新市民金融服務中心”和“外出創業金融服務中心”兩個中心,選齊配強兩名主任、兩名副主任和六名客戶經理,專職做好延川“新市民”和外出創業金融服務工作。運行一個月,已為“新市民”和“創業人”辦理各類貸款84戶1771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