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在“全面深化‘三個年’活動 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新聞發布會上,志丹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工業園區黨工委書記田志榮表示,今年以來,志丹縣以“三個年”活動為抓手,扎實推進“雙強縣三基地”建設,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志丹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工業園區黨工委書記田志榮介紹情況 攝影 劉曉媛
高質量發展基礎硬
志丹縣堅持把工業園區作為經濟發展的“主戰場”,把企業作為經濟發展的“主力軍”,把工業和制造業作為經濟發展的“主引擎”,圍繞LNG和伴生氣兩條產業鏈進行延鏈、補鏈、強鏈,工業轉型加力提速。據了解,今年上半年,志丹縣生產原油218.84萬噸,天然氣6.88億立方米;工業園區實現產值33.5億元,稅金1.1億元。
在農業領域,志丹縣建設高標準農田3萬畝,播種糧食29.7萬畝;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建立了訂單種養、產業托管、股份合作、土地流轉等聯農帶農益農機制;圍繞蘋果、畜牧、蔬菜、小雜糧四條產業鏈,積極開展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蘋果掛果面積達到17.8萬畝,種植小雜糧5.6萬畝、蔬菜2.6萬畝,新建成生豬養殖場6個、存欄量達到31.8萬頭。
此外,志丹縣蓄力文旅產業突破,圍繞省級全域旅游示范縣創建,打響叫亮“革命紅都、將軍故里”兩張名片,全面融入陜甘寧和延安全域旅游圈。目前,志丹縣有3A級景區3個,今年上半年累計接待游客30.17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56億元;服務業增加值17.03億元,增長7.3%,占GDP比重16.4%。
高質量項目支撐硬
志丹縣按照“規劃跟著戰略走,項目跟著規劃走,資金和要素跟著項目走”的要求,聚焦能源化工、現代農業、文化旅游、現代服務等13條產業鏈和產業圖譜,謀劃儲備產業項目66個,總投資212.94億元,其中35個項目轉入前期庫,轉化率53%;7個項目轉入建設庫,轉化率11%。
在加快項目建設方面,志丹縣建立統籌協調、領導包抓、調度評價、要素保障、動態管理、督導服務六項機制,制定建設成效季度評價辦法等舉措。目前,17個市級項目全部開復工,68個縣級項目開復工62個、開工率91%,志丹縣人代會批準實施的5個民生項目開工4個。
志丹縣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一號工程”和“系統工程”,秉持投行思維、鏈式思維、閉環思維,積極開展線上招商、上門招商、駐點招商、邀請招商,組團赴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開展招商活動,簽訂合同、協議19個,總投資96.46億元,省際到位資金12.92億元。
高質量發展保障硬
志丹縣聚焦深化“放管服”改革,整合政府不同部門全流程全周期審批事項,構建“一枚印章管審批”管理體系,全力推進改革落實落地;政務服務基本實現“一站式”和“網上辦理”,政務服務事項承諾時限在法定時限基礎上的壓縮比為78.27%,“最多跑一次”事項占比96%,即辦事項占比51.43%,網上可辦率達到98.36%,各項指標均在全市前列。
志丹縣全面推行“網上辦”“線上辦”“掌上辦”。2018年以來,志丹縣新增市場主體7379戶,市場主體總量存續達到11025戶。此外,志丹縣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為1066家新開辦企業減免刻制公章等費用93.35萬元,今年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稅723.7萬元。
志丹縣建立黨員領導干部包抓重點項目和企業制度,現場解決項目建設及企業發展中存在問題,為企業提供優質、便捷、高效的服務;認真落實周“解扣”制度,全面提升企業獲得用地、能耗、信貸、電力、給水、燃氣等方面的便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