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延安市新聞辦召開了“全面深化‘三個年’活動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新聞發布會宜川縣專場發布會。會上,宜川縣委常委、政府常務副縣長秦延輝介紹了相關情況,具體內容如下:
今年以來,延安市宜川縣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堅持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為統領,以“三個年”活動為抓手,統籌強縣和富民、發展和安全,奮力走“生態優先、文旅融合、立工強農、全民營商、優教聚才、城鄉共興”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全縣經濟社會持續健康平穩發展。上半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16.51億元,增長17%,增速保持全市第一;固定資產投資7.51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12億元;地方財政收入0.97億元,增長70.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74元,增長5.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09元,增長7.5%。上半年高質量發展指標綜合排名全市第一。具體抓了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堅持思想引領,加強政治建設。舉辦黨的二十大精神專題培訓班、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等專題學習班、“丹州大講堂”專題講座等14期,舉辦學習“懸崖造林隊”事跡宣講會2期1000余人,繼續在浙江大學舉辦“學用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專題培訓班4期199人,累計9期457人,全縣黨員干部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不斷增強。深入開展干部作風能力提升年活動,選派45名優秀年輕干部赴中鹽集團和無錫新吳區實崗鍛煉,抽調119名優秀專業干部下沉工作專班和村辦企業專業訓練,提拔重用項目建設、招商引資、鄉村振興等各條戰線優秀干部157名,晉升公務員職級和事業單位管理崗位職員等級152人,激發了干部干事創業熱情。深化抓黨建促鄉村振興、促基層社會治理,各領域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顯著增強。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處置問題線索183件,立案51件,處分66人,政治生態進一步凈化。
二、加快轉型升級,發展現代產業。堅持用“土特產”思維構建縣域產業體系,在文旅全域化、新型工業化、農業現代化方面狠下功夫。一是以壺口5A級景區為龍頭,以大壺口區域為重點,深化壺口景區安全管理和高質量發展,啟動實施“五大片區”建設,在抓好黃河壺口瀑布文化主題展示區的同時,加快推進如意瀑布群、秋林抗戰紀念地、蟒頭山國家森林公園、石堡寨等文旅融合區開發,延安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創建重點任務圓滿完成。舉辦文旅宣傳營銷和讓利促銷活動,對60歲以上老年人、節假日中高考學生實行免票政策,旅游消費市場加速恢復。截止7月底,壺口景區接待游客109.8萬人次,門票收入6272.92萬元,較2019年同期分別增長1.27%、1.75%,均超過歷史同期最高水平。二是大力“擴氣、增電、引制造”,跟進解決企業用電、氣源等堵點問題,最大限度釋放產能,新鉆天然氣井105口,生產天然氣4.38億方、LNG25.36萬噸,分別增長88.79%、139.47%;發電6105萬千瓦時,增長4.8%。上半年,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長148.9%,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12.8%。三是聚焦“果菌椒翹”四條產業鏈,在推進“五大工程”“四大體系”“三大平臺”建設的同時,突出抓好“雙萬雙防”和農業社會化服務企業、果品儲運加銷企業培育,完成矮化新品種更新老化園1.17萬畝、累計2.54萬畝,“三項關鍵技術”提效成齡園1萬畝、累計2萬畝,新建防雹網1.6萬畝、累計7萬畝,冰雹災害高風險區防雹網覆蓋率58.3%,惠及群眾7100余戶,“坑桶器藥”四法綜合花期凍害防御措施實現掛果園全覆蓋。陜果集團5000噸氣調庫完成建設,金康源公司1000噸果醋廠建成投產,農業社會化服務企業發展到37家,經營收入增長12%。甘草菌業研發生產基地馴化野生菌種4個,引進品種24個,菌種繁育中心、英旺香菇種植示范基地和百萬香菇菌包養菌棚建成投產,香菇醬加工廠加快建設,引進陜西山水裕源、河南大地菌業等食用菌外貿出口、技術指導和銷售服務企業2家,食用菌出口實現零突破,產量、產值分別增長20.12倍、33.75倍?;ń穲@推廣黃河沿岸土石山坡固土保水保肥自主創新技術措施4500畝,連翹新增種植面積1.56萬畝、累計2.76萬畝。完成糧食播種7.06萬畝,超出年度任務9000畝。
三、突出生態優先,推動綠色發展。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決落實“四水四定”,全面實施植樹造林、旱作梯田、淤地壩、自然恢復等黃河流域生態保護重點措施和沿黃防護林提質增效項目,綜合實施人工造林和森林撫育、退化林分修復等森林經營措施,大力發揚“懸崖造林隊”實干、創新、敬業、奉獻精神,完成植樹造林2.7萬畝,提升改造旱作梯田1200畝,淤地壩累計達到16座,3個國控斷面水質穩定達標,城區空氣優良天數達到174天,位居全市前列。堅持宜川本土部門解決宜川本土問題,黃河沿岸抗旱保供工程閣樓片區運行良好、集義片區建成投用、壺口和高柏片區開工建設,已治理小流域9條,解決了1.44萬畝蘋果、2.96萬畝花椒灌溉用水和1.18萬名群眾人飲補充用水問題。黃河沿岸土石山區坡耕地固土保水保肥專利申請已被國家知識產權局受理,花椒園固土保水保肥技術通過實驗,水土保持率達到86.3%,為解決黃河沿岸土石山坡固土保水保肥問題提供了宜川方案。大力推進“雙碳”工作,全省首批VCS碳匯成功交易,實現碳匯國有資本收益“零”突破。
四、強化項目帶動,增強發展動能。堅持用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組織經濟工作,深入開展高質量項目推進年活動,堅持“四張清單”抓項目,科學謀劃儲備重點項目131個,總投資162.02億元,爭取中央預算內資金和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首位主導產業培育預撥資金2000萬元;運用“周解扣”機制,解決項目建設手續辦理、用地用水用電、環境保障等問題29件,重點項目開復工率、投資完成率均達到序時進度。持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組建8個產業招商小分隊和15個單一目標招商小分隊,建立民營企業以商招商項目政府承接服務機制,截止8月底,推進落地招商引資合同項目41個,合同引資額51.58億元,到位資金21.65億元。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上半年進出口貿易總額1571萬元,超出全年任務4.7個百分點。深入開展營商環境突破年活動,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進“一件事一次辦”集成改革和“跨省通辦”,政務服務事項集中辦理率達到84%;持續推行“營商環境好不好,企業說了算”季測評制度,落實企業生產經營“周解難”、梯度培育企業發展壯大、領導干部聯系企業等機制,發放中小微企業貸款2.07億元,退稅減稅降費640萬元,新注冊企業和外來企業注冊落地數量分別增長9.23%、43.75%;“五上企業”凈增9家,超計劃完成4家,總產值和增加值分別增長125.3%、119.9%??h城鄉投資運營集團實現規范化運營,資產總規模達到56.8億元,營業收入1349.86萬元,利潤113.13萬元,帶動就業92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秦創原總窗口在縣工業園區掛牌延安首家縣級協同創新基地,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12家,培育高新技術企業11家,完成技術合同交易額5413萬元。
五、推動城鄉共興,改善民生民利。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在中規院對城市現狀評估調查的基礎上,編制完成縣城空間品質提升方案,有序實施口袋公園、老舊小區改造、城區防洪等項目,城市品質不斷提升。認真落實市級重點支持我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9條措施,持續加強防返貧動態監測和分類幫扶,穩步推進云巖鎮和集義鎮兩條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常態化開展“八清一改”村莊清潔行動,宜居宜業宜美和美鄉村加快建設。堅持就業優先,新增城鎮就業500人,脫貧勞動力轉移就業3697人;建成假睫毛、假發加工2個殘疾人就業項目,帶動就業150人。堅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宜川中學高考一本上線率53.4%,二本上線率92.6%,較去年分別增長10.2和1.7個百分點,八幼、九幼和職教中心新校區加快建設,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創建通過省級評估驗收,與無錫高新區建立職教聯合辦學模式,今年2月份已有38名宜川籍職教中心學生在無錫科技職業學院就讀,群眾對教育的綜合滿意度不斷提升。全面落實疫情防控“乙類乙管”措施,穩步實施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疫情防控和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有效提升。用基層黨組織融合17個部門單位48個救助項目,健全完善“融救助”工作機制,累計綜合研判資金7473.74萬元,惠及群眾2.59萬人。有效防范和化解重大風險隱患,中省交辦的重點信訪案件全部化解到位,政府債務處于綠色等級。安全生產四項指標持續下降,未發生較大以上安全生產事故,創新推行“155”基層社會治理模式,持續深化“十個沒有”平安創建,刑事和治安案件發案率分別下降14.13%和12.37%,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
下一步,將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定不移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持續深化“三個年”活動,努力做到“奮勇爭先、腳踏實地、攻堅克難、改革創新、精益求精、久久為功”,為奮進中國式現代化、譜寫延安高質量發展新篇章做出宜川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