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李文斌攝
本報渭南報道(記者 李文斌)9月14日渭南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市科技局副局長盧青鋒介紹了秦創原渭南農業創新谷建設情況。市委宣傳部新聞發布與輿情信息科科長張紅紅主持發布會。
盧青鋒介紹,2022年6月渭南市正式啟動農創谷建設,建設一年來,市農業科技創新平臺布局進一步完善,科技人才隊伍進一步壯大,科技服務供給能力進一步增強,農創谷建設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為建設農業強市貢獻了科技力量。農創谷工作成效在《陜西日報》專版刊載,“農科院+”模式等2個案例成功入選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典型案例,經驗和做法在全省推廣。
強化組織保障,合力推動建設
聘請管曉宏、張涌2名院士為“渭南市人民政府高級顧問”,建立由11位知名專家組成的專家咨詢委員會,為農創谷建設把脈問診、出謀劃策。市政府還先后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楊凌管委會簽訂2份戰略協議,建立長效合作機制,加快推動農創谷建設。農創谷建設作為秦創原(渭南)亮點工作,列入市委六屆五次全會審議通過的2個綱領性文件,重點推動建設。
市農科院建設的蒲城西甜瓜試驗站于今年5月提前揭牌啟用。渭南師范學院與渭南高新區管委會簽訂《協同發展框架協議》,持續深化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合作。
突出示范帶動,強化“一核”引領
以“一核”建設為著力點,引領“兩翼+N產業鏈”平臺建設。大荔縣財政列支專項資金1000萬元,重點支持創業孵化中心和科創中心建設?,F代農業數字展銷中心等一期建設已完成。建設安仁伏坡等5個農機農藝融合創新示范點,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大荔冬棗試驗示范站建成展示園30畝,展示鮮食棗新優品系40余個。
緊抓工作重點,深化“兩翼”協同
積極推動蒲城高新區環保農資加工和渭南高新區北區綠色農產品精深加工創新驅動“兩翼”發展。蒲城高新區入駐環保農資企業7家,美邦藥業實現上市,麥可羅公司申報的秦創原渭南農業創新谷農用微生物產業技術創新聯合體成功獲批。渭南高新區積極推動農產品精深加工集群發展,今年上半年,糧油、乳制品、食品酵素等農副產品深加工工業產值累計完成40億元以上。
彰顯縣域特色,推動“多點”支撐
按照“一縣一業一創新平臺”思路,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促進縣域農業特色產業發展。支持富平縣設立了奶山羊和柿子產業研究院,新增省級科技創新平臺8個,富平縣入選第二批國家創新型縣(市)建設名單。創新載體選育新品種成效顯著,蘋果新品種“瑞香紅”等3個新品種通過國審,陜墾豆8號等4個新品種通過省審。各類創新載體孵化企業28家,舉辦創新創業活動300余場次。重點提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白水蘋果等4個試驗示范站綜合服務能力,2022年推動產業增值4億元。
加快技術攻關,助力鄉村振興
圍繞農創谷提出的糧食作物等15條產業鏈,征集需求、發布指南,支持新品種選育等技術攻關。2022年市級支持農業類重點研發項目21項,爭取省級農業類科技計劃項目25個,有力推動市農業科技創新。通過項目實施,完成16項技術創新,攻克特色農產品精深加工等關鍵技術6項,解決旱地小麥生產等7項行業共性技術難題。
建設人才隊伍,厚植發展動能
不斷壯大科技特派員隊伍,當年新增科技特派員131名,市級科技特派員增至176名,組織各類培訓330場次,輻射帶動農民18.35萬人。在全省率先組建秦創原渭南科技服務團,服務科技型中小企業100余家。培育涉農科技型中小企業77家,高新技術企業26家。培養“三農”科技經紀人10人,“科學家+工程師”13支,“新雙創”隊伍19支。指導涉農企業申報成功省級科技人才類項目8個。設立4個涉農類市級專家工作站,引進42名農業類高層次人才,充實到市縣鎮級農業服務機構等,推動科技興農。
接下來,將從以下7個方面努力:
一是加大統籌協調力度。充分發揮農創谷領導小組和專家咨詢委員會的作用,加強對農創谷工作的研究部署和統籌指導,推動形成各部門建設農創谷的工作合力。
二是著力推動平臺建設。大力推動“一核+兩翼+N產業鏈”創新平臺建設,指導今年申報省級農業農村領域的8個科技創新平臺做好各項工作,力爭再新增一批農業科技創新平臺。
三是積極支持技術攻關。支持各縣市區深化產學研合作,共同攻關農業產業技術難題,特別是種業振興“卡脖子”技術難題。
四是大力推動成果轉化。深入推進校地校企合作,加強與陜西科技大學等高校的對接,通過共建技術轉移中心等方式,提升校地合作的深度與廣度。
五是注重加強企業培育。大力發揮科技人才及創新平臺作用,加大涉農企業融資服務力度,提升企業科技創新能力。
六是不斷壯大人才隊伍。充分挖掘渭南市農業科學研究院等高校院所的人才智力資源,積極培育各類科技人才,科技助力鄉村振興。
七是大力開展宣傳引導。加強對重大項目、成果、典型人物和企業宣傳,提升社會各界對農創谷建設的知曉率和融入度,營造濃厚的農業科技創新氛圍。
秦創原渭南農業創新谷“一核+兩翼+N產業鏈創新平臺”具體內容
“一核”指秦創原渭南農業創新谷核心區。位于陜西渭南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核心區,重點布局創新研發、創業孵化及成果轉化平臺,通過搭建大平臺、帶動大招商、培育新產業,引用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打通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的堵點,引入金融資本破解產業化難點。建成技術創新能力強、創業孵化體系完善、科技成果轉化順暢、人才吸納功能強大、產業集群成效顯著的現代農業創新創業體系。
“兩翼”:即蒲城高新區環保農資加工創新驅動發展翼、渭南高新區北區綠色農產品精深加工創新驅動發展翼。依據農業現代化特征,提升處于農業產業鏈前端的蒲城高新區環保農資產品加工生產和后端的渭南高新區北區綠色農產品精深加工增值兩大板塊,形成產業集群,構建農業產前、產中、產后全鏈條的社會化服務體系,促進渭南農業跨越式發展。
“N產業鏈創新平臺”:按照“一縣一業一創新平臺”思路,每個縣市區確定一個首位產業,由縣級人民政府主導,產學研用政金相結合,建成相應的產業技術研究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縣域創新試驗示范站等新型研發平臺,促進縣域農業特色優勢產業科技進步及成果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