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半天,我們就達成了和解,雙方都在協(xié)議上簽了字。”陜西省商洛市商州區(qū)楊峪河鎮(zhèn)民主村村民魏慶(化名)一邊讓記者看自己和鄰居達成的和解協(xié)議一邊說道。
這是《法治日報》記者跟隨陜西省人民檢察院組織開展的“新時代法律監(jiān)督工作巡禮”媒體基層行·走進商洛發(fā)生的一幕。
今年8月份,魏慶發(fā)現(xiàn)自己和鄰居共用的院墻根基,被鄰居無故挖了一條長坑,危及自家房屋安全。
魏慶告訴記者,他回家找出商洛市人民檢察院分發(fā)的《群眾民事糾紛解決辦法》(以下簡稱《解決辦法》)小冊子,仔細查閱宅基地地界糾紛這一板塊了解到,鄰居的行為確實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權益。于是,他按照《解決辦法》中的解決途徑向村委會申請調解。
8月21日,商洛市人民檢察院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第一檢察部主任陳楠、民主村村支部書記任先進,按照《五類基層易發(fā)民事糾紛調處工作指引》(以下簡稱《工作指引》)對魏慶與鄰居的地界糾紛進行調解,最終雙方達成和解協(xié)議。
魏慶說:“根據(jù)《解決辦法》,這種情況也不需要鄰居對我進行賠償,只要鄰居按照協(xié)議砌道墻,保護住根基就行。”
“基層都有哪些民事糾紛,我現(xiàn)在遇見的事情是哪一類糾紛?有了民事糾紛,我該去找什么部門管?有了民事糾紛,我占不占理,法律是怎么規(guī)定的?”記者翻開《解決辦法》,里面的內容通俗易懂,并且還配了生動的插圖,讓群眾看起來更直觀。
《工作指引》是專門針對基層干部學習,內容從工作流程、調解規(guī)則、法律依據(jù)三個方面對農田、山林的地界糾紛、宅基地地界糾紛、飲水糾紛、樹木糾紛、家庭糾紛五類基層易發(fā)生民事糾紛進行的梳理。
“市檢察院駐村干部陳楠來到我們村后,結合我們村的實際情況,整理出《工作指引》這個小冊子,對我們村干部來說,用處非常大,讓我們的調解流程更規(guī)范,向群眾解釋也有了明確的法律依據(jù),群眾更加信服。”任先進說。
截至目前,《解決辦法》和《工作指引》已經印發(fā)兩萬余冊,為全市1302個村(社區(qū))的12000余名基層干部和10000余戶基層群眾配備使用。陳楠還在市綜治中心通過視頻會議向全市各村、社區(qū)的基層干部宣講《工作指引》的內容。
陳楠介紹道,自《工作指引》和《解決辦法》推廣使用以來,民主村13起民事糾紛全部調解成功,無信訪輿情,無激化風險。
“《工作指引》和《解決辦法》是商洛市人民檢察院通過創(chuàng)新發(fā)揮檢察職能參與基層社會治理一個成果,‘兩個冊子’以更加直觀、更易于理解、更加深入和有效的方式進行宣傳,引導群眾做到遇事找法、遇事懂法、遇事用法、遇事信法。”商洛市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岳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