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延安市舉辦新聞發布會,延安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馬東坡,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二級調研員高鵑,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發博,市文化和旅游局二級調研員陳勝軍出席了會議。會上,延安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馬東坡就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情況作了陳述。
產業發展進一步向好。經抽樣調查測算,前三季度全市旅游市場共接待國內游客3404.74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271.92億元,與2022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170.43%、287.79%,恢復至2019年的118.35%、133.98%(按可比口徑),旅游市場接待人次、消費持續走高。剛剛過去的十一雙節,全市共接待游客343.01萬人次,較2022年同比增長767.29%,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102.83%(按可比口徑);實現旅游收入25.09億元,較2022年同比增長1141.94%,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148.74%(按可比口徑)。
項目和資金申報穩步推進。2023年市級重點文旅項目18個(其中續建項目10個,新建項目7個),今年計劃投資33.69億元,截至9月底已完成投資24.88億元,完成占比73.85%。為延長東征會議舊址保護利用、志丹長征文化旅游復合廊道示范段項目爭取中央預算內資金6930萬元。爭取省級旅游專項資金2030萬元、公共文化建設資金1893萬元、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資金750萬元,目前全部落實到位。
文旅資源向品牌化高質量發展。寶塔區創建成為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延安勞山森林公園和圣地河谷金延安創建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省級旅游度假區,甘泉下寺灣鎮創建為省級旅游特色名鎮,志丹縣保娃溝門村、寶塔區馬坊村創建為省級鄉村旅游示范村。八千里調味豆干和臥香盒沉香套裝榮獲2023中國特色旅游商品大賽銅獎,八千里調味豆干和青山好禮香養禮盒榮獲2023陜西(第八屆)旅游商品大賽銅獎。
文化文藝賦能文旅產業發展。今年以來,全市開展戲曲進鄉村1049場次,受眾老百姓15萬人次。大型現代陜北道情劇《乾坤灣》榮獲第十屆陜西省藝術節“文華獎”,舞蹈《搖籃》和小戲《回家》獲得第十屆陜西省藝術節群星獎。舉辦了紀念“5·23講話”系列活動和第六屆延安市陜北民歌大賽。推薦36名市級傳承人申報第七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將安塞嗩吶、黃陵泥塑等34項非遺項目列入延安市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陜北說書、延川布堆花等16個非遺項目(全省44項)參與了在圣地河谷金延安錄制的《非遺里的中國•陜西篇》節目,共66次熱搜上榜,累計在榜1350.7小時,節目相關微博話題閱讀增量2.1億人次。
鏈主企業經營進一步恢復。4家鏈主企業積極開拓業務,開展對外宣傳推廣活動,引流引資,累計融資101.52億元,鏈主企業總資產規模達到272.55億元,1-9月份,接待游客1247.73萬人次,同比增長381.38%;企業經營收入6.36億元,同比增長78.36%,企業經營整體向好發展。
下一步將緊緊圍繞市委164戰略布局,融合推進文化事業、文化產業、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培育、升級一批市場主體,完善政策措施,打造500億級文旅產業集群,在延鏈、補鏈、強鏈上下功夫,主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一是加強文藝人才隊伍建設。加大對骨干力量的培養,同時積極爭取優惠政策,吸引優秀文藝人才到我市工作。二是擴大對外文化交流。拓寬陜北地域文化發展空間,確立面對市場求生存、求發展的新觀念,把握市場機遇,推行演藝市場產業化。三是辦好文藝節會賽事。重點辦好全市小戲調演、城區校園文藝匯演、全市社區文化節、舞蹈大賽、聲器樂大賽和“陜北民歌大舞臺”等品牌文化賽事活動,為藝術創作提供展示平臺。四是實施文藝精品創作“135”工程。加大對文學、戲劇、影視、音樂、美術、書法、攝影等領域創作的扶持力度。五是提升非遺傳承保護水平。以建設陜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為抓手,健全名錄體系,加快推進數字非遺,推出一批非遺體驗基地、主題旅游線路、研學產品等,辦好“黃河記憶”-2023年黃河非遺大展。
(二)扎實推進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一是完善提升公共文化陣地。全力推進部分縣區“兩館”建成投用,分批指導鄉鎮一級綜合文體中心進行場地新、改、擴建。二是推進數字文化建設。以“智慧、共享、生態”為目標,加快數字文化館、數字圖書館建設進度。三是優化基層公共文化服務人員隊伍結構。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開展文化志愿服務,經常性開展業務學習、培訓、輔導、調演、交流等活動。
(三)全面釋放文旅產業集群效益。一是力爭出臺文旅全產業支持政策。效仿寶雞、漢中、西安、榆林、銅川等市文旅獎補政策,我局草擬了《延安市文化旅游全產業鏈支持辦法(2023-2025年)》,提出10條子產業鏈(旅游產品產業鏈、紅色教育產業鏈、研學旅行產業鏈、團隊旅游產業鏈、紅色康養產業鏈、節慶會展產業鏈、住宿餐飲產業鏈、旅游交通產業鏈、文創制造產業鏈、文娛演藝產業鏈),希望利用產業鏈資金撬動和引導更多政府項目和社會資本進入文旅領域。二是深化文旅+,+文旅融合發展。持續推進文旅和體育、農業、工業、鄉村振興等深度融合,豐富產品業態,讓文旅消費根植各行業并枝繁葉茂。三是加大宣傳推介引流力度。持續推進與西安、鄭州、成都、銀川、蘭州等主要客源城市深度協作,打通與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在文化旅游項目、招商、客源等領域的雙向交流合作。制定淡季宣傳推廣方案,做好延安過大年、冰雪旅游季等活動,確保淡季不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