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上午,延安市委宣傳部、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深化‘三個年’活動,構建具有延安特質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之延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專場,邀請延安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馬東坡,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二級調研員高鵑同志,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發博同志,市文化和旅游局二級調研員陳勝軍同志,圍繞文化旅游產業鏈介紹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據了解,延安市前三季度旅游市場共接待國內游客3404.74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271.92億元,與2022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170.43%、287.79%,恢復至2019年的118.35%、133.98%(按可比口徑),旅游市場接待人次、消費持續走高。
馬東坡介紹,經抽樣調查測算,剛剛過去的十一雙節,延安市共接待游客343.01萬人次,較2022年同比增長767.29%,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102.83%(按可比口徑);實現旅游收入25.09億元,較2022年同比增長1141.94%,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148.74%(按可比口徑)。
2023年市級重點文旅項目18個(其中續建項目10個,新建項目7個),今年計劃投資33.69億元,截至9月底已完成投資24.88億元,完成占比73.85%。為延長東征會議舊址保護利用、志丹長征文化旅游復合廊道示范段項目爭取中央預算內資金6930萬元。爭取省級旅游專項資金2030萬元、公共文化建設資金1893萬元、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資金750萬元,目前全部落實到位。
馬東坡表示,今年以來,延安市文化和旅游局開展戲曲進鄉村1049場次,受眾老百姓15萬人次。大型現代陜北道情劇《乾坤灣》榮獲第十屆陜西省藝術節“文華獎”,舞蹈《搖籃》和小戲《回家》獲得第十屆陜西省藝術節群星獎。舉辦了紀念“5·23講話”系列活動和第六屆延安市陜北民歌大賽。推薦36名市級傳承人申報第七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將安塞嗩吶、黃陵泥塑等34項非遺項目列入延安市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陜北說書、延川布堆花等16個非遺項目(全省44項)參與了在圣地河谷金延安錄制的《非遺里的中國•陜西篇》節目,共66次熱搜上榜,累計在榜1350.7小時,節目相關微博話題閱讀增量2.1億人次。
下一步,延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將緊緊圍繞新時代延安加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一六四”工作布局,融合推進文化事業、文化產業、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培育、升級一批經營主體,完善政策措施,打造500億級文旅產業集群,在延鏈、補鏈、強鏈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