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渭南報道(記者 宋菲菲)10月26日,渭南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會上,渭南市林業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薛敬東介紹渭南市國家森林城市的創建情況。近年來,渭南市緊扣國家森林城市創建目標,積極推進創建工作,取得多方面顯著成果。
一是全面完善森林網絡。渭南市組織和引導廣大干部群眾開展形式多樣、各具特色的植樹活動,策劃包裝“互聯網+義務植樹”項目11個,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植樹緬懷·文明祭祖”免費發放紀念柏活動,全市義務植樹共計100余萬人,栽植各類苗木400萬株。依托秦嶺生態保護和修復、渭北地區固溝保塬生態保護修復等林業重點項目,深入推進荒山荒溝、城鎮村莊、交通道路、河流水系等重點區域綠化,全市完成造林25.29萬畝,林木覆蓋率達到39.35%。以廣電學習強國主題公園、西華街南側街頭綠地廣場和火車站站前廣場等一批新建公園綠地、防護綠地為代表,城區綠化覆蓋面積不斷提升,城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2.1%。國省干線公路、縣道、鄉道綠化率分別達到80%以上,公路綠化美化骨架結構初步形成。
二是全力維護森林健康。依托中央財政森林撫育、沿黃防護林提質增效和高質量發展等項目,今年實施森林質量提升14.21萬畝,退化林分得到修復,林分結構進一步合理,樹種多樣性和鄉土樹種比例進一步提升。加強火災防控,排查整改火災隱患30余處,通過31個瞭望塔和46個高清森林防火攝像頭開展防火監測,重點林區森林火情監測率達90%以上,森林火災受害率控制在0.9‰以內,未發生一起森林火災和人員傷亡事故。
三是不斷增加生態福利。各地將綠色慢道系統建設與城鄉規劃、創建森林城市、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建設統籌考慮,今年建設城鄉綠色慢道48.08公里,已累計建成各類綠道、慢道602公里,人均綠道現有長度達到了1.28千米/萬人,高于0.5千米/萬人的國家創森標準。由政府投資建設的公園、公共綠地全部免費向公眾開放。
四是持續繁榮生態文化。全市上下緊緊圍繞生態文明建設,利用森林公園、濕地公園、氣象科普教育基地、科普e站等平臺開展生態科普宣傳工作。建設生態科普宣教場所11處,累計建成26個生態科普教育場所。結合各地資源稟賦,普遍開展觀花賞葉活動,今年舉辦了潼關牡丹節、澄城櫻桃節、合陽紅提葡萄節等一批特色節慶活動。
五是強化森林城市支撐體系。深入推行“林長制”,今年以來市級林長開展巡林工作10次,縣級林長巡林215次,發布市縣兩級林長令14次,4732名護林員開展常態化巡察管護,嚴防森林火災和人為破壞林地林木行為,森林資源管護力度持續提升。大力實施林業“521”科技示范工程,加強林業技術培訓和示范點建設,今年實施林業科技示范推廣面積6萬畝,林業科技服務區域經濟發展效果明顯。
六是廣泛宣傳動員營造氛圍。通過多途徑、多形式、多層面的公益宣傳,努力在全市形成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濃厚氛圍,不斷提升群眾支持率。
據了解,截至目前,渭南市累計完成創森12大造林綠化工程114.27萬畝。下一步,渭南市將按照創森《總體規劃》目標任務,緊扣薄弱環節,細化工作措施,突出工作重點,加大工作力度,補齊創建短板,加快創建國家級森林城市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