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發勝在修剪果樹。(資料照片)
核心提示
守初心、不懈怠,李發勝堅守林業一線58年,在定邊大地砥礪深耕,為繪就“綠色定邊”美麗畫卷作出了積極貢獻。今年8月,李發勝榮獲第十屆“榆林好人”稱號。
今年79歲的李發勝,步履穩健,精神飽滿,一大早便拿著修枝剪來到林區查看苗木長勢。如今雖已退休,但作為苗木果樹公司的技術顧問,李發勝仍每天穿梭在林區,守護著這一抹抹綠色。
李發勝說:“雖然退休十多年了,但在這期間,我仍堅持在做樹種的引進和嫁接改良工作,引進的200多個樹種,現都已在定邊開花、結果。我的目標是,要讓定邊的樹種達到500個,建成周邊地區植物樹種最全的一個植物園。”
李發勝是商洛市商州區人,1966年從陜西省林業學校畢業后,積極響應省委支援邊區建設的號召,來到定邊縣從事林業工作。初到定邊的李發勝,為盡快熟悉掌握各種立地條件和適宜植物種,他徒步走遍了定邊的山溝梁峁,并堅持沙區持水量和風蝕數據調查,擬寫調查報告和研究報告500多篇,拍攝資料照片6000多幅,為科學規劃設計造林地、防沙治沙等提供依據。
白于山上,泥濘路旁,到處都有李發勝奔忙的身影。不僅如此,李發勝還積極參與飛播治沙造林工作,尋求解決植物種選擇、播種期選擇、季節選擇等問題的方法,為阻止流沙南移、增加綠化面積貢獻著力量。
“飛播的時候,地表溫度很高,一個飛播季節下來,腳上燙的全是泡。”李發勝說。
即使交通不便,工作條件艱苦,李發勝也從未因困難而氣餒,反而更加堅定了他扎根定邊的決心。多年來,憑著精深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李發勝曾多次主持參與了定邊縣農田防護林、長城防沙林帶、灘區治堿、防沙治沙等工程,主持林業部薪炭林試點、陜西省白刺治堿等項目,還結合定邊地域特色,合著出版了《定邊植物圖鑒》。如今,在以李發勝為代表的全縣林業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定邊縣的林木成活率由60%提高到90%,林木覆蓋率由新中國成立初的0.5%提高到現在的29.2%。
“我從沒有后悔過,因為從事了這個職業,所以必須要堅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