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銀行統籌運用國際銀團、跨境并購、出口信貸、項目融資、金融租賃等產品服務,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與融資便利。
中國建設銀行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以高標準、可持續、惠民生為目標,不斷提升跨境綜合金融服務能力,以“融資+融智”的服務理念支持“一帶一路”建設高質量發展。
金融支持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
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與融資便利。建設銀行統籌運用國際銀團、跨境并購、出口信貸、項目融資、金融租賃等產品服務,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與融資便利。截至2023年6月末,建設銀行累計為波蘭、塞爾維亞、阿聯酋、越南、沙特、馬來西亞等34個“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248個項目提供了金融支持,累計簽約金額378.9億美元,涉及能源、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領域。
跨境撮合助力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暢通。“建行全球撮合家”助力“一帶一路”共建國家企業提高跨境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目前平臺注冊企業用戶數已超24萬,累計發布跨境商機數超18萬條,覆蓋50個國家和地區,其中“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和地區19個。截至目前,平臺聚焦“綠色低碳”“科技創新”“貿易協調發展”“招商引資”等重點主題,為37個國家和地區舉辦270余場數字會展和撮合活動,支持“穩外貿穩外資”,助力高水平對外開放。搶抓各地組團出海機遇,制定支持企業出海專項綜合服務方案并舉辦經貿交流活動,助力企業拓市場、搶訂單、促招商。
金融科技支持“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建設銀行創新研發“龍眼通”衛星遙感項目,利用衛星遙感成像技術,對中國建設銀行提供融資的海外項目進行拍照觀測,更加直觀地對“一帶一路”項目開展貸前調查和貸后管理。“龍眼通”還應用于綠色金融和ESG管理等領域,使中國建設銀行為客戶提供的綜合金融服務由“融資+融智”轉變為“融資+融智+融科”。“龍眼通”項目于2020年落地,至2023年上半年,累計為84個“一帶一路”項目拍攝衛星影像并編制貸前或貸后檢查報告1271份。項目覆蓋能源、礦產、建筑等8個行業大類,28個行業小類。“龍眼通”發揮中國建設銀行金融科技優勢,解決海外業務跨境管理痛點,支持“一帶一路”項目建設,展現中國智慧的同時,支持當地經濟民生發展,促進了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文化交融與共同繁榮。
協助“一帶一路”債券承銷,拓寬融資渠道。建設銀行積極響應人民銀行關于提升人民幣國際化融資功能地位的戰略要求,持續營銷國際發行人到中國銀行間市場通過發行人民幣債券進行融資。以跨境融資業務場景為抓手,協助“一帶一路”沿線國際發行人拓寬融資渠道,助力發行人提升國際資本市場品牌影響力,截至2023年8月末,累計為波蘭、匈牙利、新開發銀行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涉及“一帶一路”概念的國際主權機構發行熊貓債14期,發行規模合計430億元人民幣。其募集資金主要用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項目建設和相關資金的借新還舊。
聚焦“碳達峰、碳中和”共建綠色絲路
建設銀行把“加快推進綠色領域業務發展、防范環境和社會風險、提升社會責任自身表現”確定為綠色信貸三大任務,把建設“綠色銀行”作為中長期業務規劃目標,把綠色信貸納入“一帶一路”原則框架。建設銀行簽署了《“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制定了《綠色貿易融投資指引》,在服務“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選擇有助于推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促進民生福祉的項目,推動經濟、社會、生態、環境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建設銀行作為銀團獨家牽頭行、包銷行、代理行和融資顧問為紫金礦業塞爾維亞佩吉銅金礦項目提供了全流程“融資+融智”的綜合化并購金融服務,并成功籌組了8.4億美元境外并購貸款。該礦開采技術達到了本國環保領域的最高標準,為塞爾維亞第一座綠色礦山。該項目對塞經濟、就業貢獻巨大,塞爾維亞波爾市政府2019年財政預算幾乎達到2018年的兩倍。自紫金礦業集團投資以來,當地員工平均薪酬增長50%、礦石資源帶來的總稅收增長3倍,塞爾維亞也因此躍居歐洲第二大銅生產國。
建設銀行作為獨家牽頭行、包銷行為洛陽鉬業剛果(金)TFM銅鈷礦項目籌組了6.9億美元銀團貸款。收購完成后,洛陽鉬業一方面加大對TFM公司的管理力度,通過引入中國技術和中國經驗,提高可再生和低碳資源使用占比,擴大產能、提升產量,并與金川、格派、寧德時代等中資企業直接簽訂長期銷售協議,滿足國內對銅、鈷等戰略礦產資源的需求;另一方面積極協助當地社區解決最迫切的發展困難,通過捐贈醫療設施物資、新建清潔飲用水源、支持當地農牧業生產等方式,有效改善了當地居民的生產、生活條件,支持當地的可持續發展。
建設銀行支持寧波東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在馬來西亞投資建設海外首個光伏組件生產基地,項目投資金額2.98億美元,中國建設銀行融資金額0.9億美元,期限6年。該項目是中國建設銀行成功簽約投放的首個綠色出口信貸項目,項目年產能3吉瓦,預計每年可實現碳減排360萬噸。該項目為馬來西亞當地光伏產業帶來了全新的產品技術,樹立了行業標桿,有效推動了馬來西亞光伏制造業的技術革新與升級換代。同時,該項目將為當地創造更多就業機會,項目達產后用工需求約3500人,其中70%擬雇傭當地工人,預計為當地帶來約2500個就業崗位。
中國—印尼經貿合作區二期是廣西農墾集團在印度尼西亞投資建設的園區項目,屬于國家級經貿合作區。項目總投入折合人民幣約13.2億元,融資金額8億元人民幣,融資期限11年,由建設銀行獨家融資。該項目旨在對接印尼工業4.0計劃,重點圍繞汽車制造、3C電子、機械、食品等產業發展。園區現已引進企業59家,除中國西電集團、蒙牛乳業集團、中海油服等國內知名企業,還吸引了來自日本、韓國和歐洲等世界知名制造企業入駐。當前入園企業總投資約15億美元,常年就業人數超4000人,對印尼當地的經濟發展、投資帶動、就業創造和民生改善均起到很大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