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第二十五屆高交會在深圳如期而至,以“激發創新活力 提升發展質量”為主題,參展科技型企業集中展現一批有影響力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成果,推動技術創新快速發展的科技創新生態系統。科創企業一直是深圳乃至粵港澳大灣區創新活動的主角之一。他們有的是引領航線的“科創燈塔”,有的是埋頭探索的“隱形冠軍”,有的是彰顯自強的“中國脊梁”,有的是掌握硬核的“產業尖峰”。透視科創沃土里的創新基因,解析“小巨人”的成功密碼,金融成為關鍵變量。近日舉行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為牢牢把握推進金融高質量發展這一主題,做好相關金融工作指明了方向。
事實上,科技和金融是一場“雙向奔赴”的深度融合。置身于深圳這座“創新之城”,該如何譜寫科技金融的篇章?中國銀行依托深圳這片科技創新的沃土,正緊跟市場需求和產業發展,適應與挖掘科技創新之需,在力促科技創新這個“關鍵變量”轉化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增量中展現金融智慧與擔當。截至2023年10月份,深圳中行科技金融貸款余額近2000億元,服務科技企業客戶近5000戶,譜寫了科技金融的“大文章”。數字的背后,是深圳中行在科技金融篇章中鍥而不舍的持續探索,也是發揮頭雁效應、創新機制模式的生動注腳。
破冰傳統抵押理念,專屬信貸模型有了“大舞臺”
發展科技產業,離不開金融“活水”的灌溉。“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完善支持科技創新體系,落腳點正是金融。
不久前,深圳按下金融支持科技創新“升級碼”和“快捷鍵”。2023年10月8日,《深圳市關于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實施意見》(簡稱深圳金融支持科技創新“20條”),提出將進一步“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創新體系,加大對科技型企業融資的支持力度,促進金融與科技深度融合”,建立健全“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生態鏈。
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創新體系,持續優化科技信貸體制機制,中國銀行進一步進行探索。為促進實體經濟和金融資源精準對接,強化對科技創新客群全生命周期綜合金融服務,該行立足科技企業需求,持續創新金融產品供給,優化科技企業評估方法,完善授信服務鏈條。
針對多數科創企業輕資產、重投入、高增長、強波動的特性顯著,也缺少較好財務表現和有效風險緩釋手段。深圳中行構建科創企業評估模型,重點依托企業創始人背景、核心技術、知識產權、風投介入等關鍵要素,采用大數據、人工智能手段與財務和征信等傳統評價指標相結合,進而綜合評分得出評估結果。
在科創企業評估模型基礎上,深圳中行運用數字化手段搭建理解運用總行與火炬中心發布的“創新積分貸”成果,匯集行內大數據平臺,運用多項總行技術組件,構建起以1.5億條知識產權數據為核心的量化評價體系,打造科技金融業務貸前觸客、貸中審批、貸后管理的有效工具,全面提升科技金融服務質效。
據觀察,長期以來科創企業面臨唯現金流、唯抵質押擔保的傳統信貸評價模式的困境。深圳中行圍繞科創企業業務需求和企業發展全生命周期需要,為處于初創期、成長期的科創企業量身打造評價模型,加速多行業、多場景的產品創新,在深圳市場上先后推出科創貸、專精特新貸、科創先鋒貸等專屬產品,逐步搭建起科創企業綜合服務體系,精準賦能企業發展。截至今年10月,科創貸共服務中小科技企業客戶超3000家,貸款余額約178億元,信用貸款占比超50%。
從西麗湖到科學城,科技成果轉化跑上“快車道”
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完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是中國銀行在推動科技金融創新發展上的一次探路。
聚焦重點,方能精準發力。南山科技園、光明科學城、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西麗湖國際科教城等是深圳傳統和新興的科創重點發力地。在這些科技密度高的區域,深圳中行設置了17家科技金融特色網點,搭建了網格化基層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實現相關產品及服務精準供給,探索金融賦能之路。
河套地區是粵港澳大灣區以科技創新為主題的特色平臺。日前,深圳中行轄屬機構河套皇崗分行在深圳市福田區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建設發展事務署的幫助下,為非企業性質科研機構W成功辦理首筆跨境人民幣結算高水平便利化試點業務。“目前,跨境人民幣收付流程大幅簡化,跨境業務體驗也較之前有了顯著提升!”研究機構W相關負責人欣喜地說。在跨境通大大提升了國際業務結算的便利度之后,他們的感慨也代表了更多河套合作區科研企業和機構的心聲。
多項業務首單落地,印證了該體系的價值內涵。在深圳人行推出“科匯通”政策試點后,深圳中行發揮跨境金融服務優勢,積極聯系深圳市福田區河套深港科技創新轉化醫學研究院,推動首筆民非機構注冊和科匯通業務流程。“科匯通”通過打通科研資金入境渠道,實現科研機構全生命周期、全鏈條管理優化,為深港兩地科技創新要素跨境流動和科技產業協作提供有力支撐。
科技金融創新的檢驗準則之一,是科技成果轉化能效。一些科研人士坦言,在技術專利成果誕生早期,信息不對稱,估值難度大,撮合周期長,技術對接資本市場全球尚無成熟經驗……道道關口都得闖。不過,面對科技成果轉化難的問題,“創新之城”深圳已先行先試。
深交所科技成果與知識產權交易中心,致力于打造連接技術與資本的全國綜合服務平臺。“我們為深圳一家科技企業做了一筆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通過科交中心辦理了知識產權質押的權屬存證。”深圳中行相關負責人表示,科交中心是全國性的技術交易市場,提供了信息展示、交易匹配等服務,公開市場的公允性、真實性得到了市場各方認可,有利于促進商業銀行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業務發展。首筆知識產權質押業務落地的背后,是深圳金融行業“促進知識成果轉化,服務企業全周期成長”的創新成果效應。
構筑科創“榕樹生態”,釋放投融資“強效應”
金融“活水”助力科創企業“強筋壯骨”,讓科技創新活力持續泉涌,以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深圳金融支持科技創新“20條”,明確要求強化資本市場樞紐功能,建設科技成果和知識產權交易中心。換而言之,深圳作為推動大灣區資本市場互聯互通的核心引擎,要不斷強化資本市場的樞紐功能,要做大科創生態的“榕樹效應”。
何謂榕樹生態?業內分析,龍頭企業就像榕樹主干,錨定戰略方向,新興產業、科創企業像枝干蓬勃發展,金融猶如土壤和水分,涵養根系生長,整體形成創新生態,和諧共生。面對深圳的科創“雨林”,深圳中行積極聯動各類市場主體,構建科技金融生態圈,依托綜合化特色,助力企業全生命周期成長,構建投融資生態圈。深圳中行大力完善資本市場服務,構建債權融資和股權投資相互補充的全方位服務體系,構建科創企業投融資生態閉環,引動更多金融活水、盤活金融資源,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深圳中行聯動中銀資產參與某新能源企業B輪融資,中銀資產擔任聯合領投,以“一站式”綜合金融服務方案,滿足客戶股權融資、流動性管理、項目貸款等多元化融資需求。這是深圳中行以綜合化服務大灣區戰略新興產業重點客戶,支持動力儲能電池行業,積極服務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的重大突破。
深圳中行聯動中銀證券作為聯席主承銷商助力某央企子公司成功發行科技創新公司債,發行規模高達15億,助力科創領域央、國企的資本結構優化與融資多元創新。深圳中行以科技創新企業為原點,主動向科技創新生態鏈的前端延伸,逐步打造一個能跨市場、全周期、多維度服務科技企業的生態圈,成為科技金融的全要素整合者。
科技金融關乎國計民生、關系未來發展。當前,以“小巨人”為代表的深圳科創企業正在持續迸發新能量,成為引領灣區科技創新的先驅者、帶動灣區原始創新型經濟蝶變的主力軍。深圳中行將堅決貫徹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持續推進覆蓋科創企業全生命周期的多層次、專業化、特色化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建設,助力科創企業高質量發展,共繪“龍頭企業頂天立地、中小科創企業鋪天蓋地”藍圖遠景,在“雙區”熱土譜寫好科技金融時代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