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三十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當地時間17日在美國舊金山閉幕。會議發表了《2023年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舊金山宣言》,強調“為所有人創建強韌和可持續未來”。路透社等國際媒體注意到,此次峰會重申以世界貿易組織(WTO)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系的重要性,稱“決心打造自由、開放、公平、非歧視、透明、包容、可預期的貿易和投資環境”。APEC是亞太地區層級最高、領域最廣、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合作機制,自1989年成立以來,APEC每年的會議都是區域合作和全球經濟的風向標。多家國際媒體認為,此次APEC峰會是在世界面臨諸多挑戰之際召開的,應對這些挑戰需要國際社會進行合作。今年的APEC峰會探討了推進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的路徑,將為全球經濟復蘇注入更多動力。在APEC機制下,亞太地區已成為全球經濟的重要增長極。而中國在亞太地區和全球經濟發展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是亞太地區和全球發展的重要引擎。同時,今年是APEC首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召開30周年,站在歷史的節點,亞太合作未來如何發展,也成為各方思考的問題。
APEC仍然是本地區經濟大幅增長的催化器
俄新社18日發表題為“APEC峰會呼吁開啟投資和經濟增長新時期”的文章稱,根據2023年APEC峰會發表的宣言,出席峰會的各代表團強調,必須利用技術和經濟進步,繼續釋放本地區的巨大潛力和活力,促進經濟增長,應對包括氣候變化在內的所有環境挑戰。與會各方重申以規則為基礎、以WTO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的重要性,有助于繼續推動本地區的快速增長。報道稱,APEC仍然是本地區經濟大幅增長的催化器。
新加坡《聯合早報》提到,APEC峰會結束后,與會各方在俄烏和巴以沖突問題上仍有分歧,但各方承諾支持WTO的改革。宣言稱,APEC致力于對WTO進行必要改革,增強其各項職能,包括著眼于2024年前恢復全面、運轉良好、所有成員可參與的爭端解決機制開展相關討論。
據塔斯社18日報道,俄代表團團長、俄副總理奧維爾丘克稱,APEC峰會宣言不包含任何無益的政治內容。這是一份平穩的工作文件,闡述了亞太地區主要的經濟問題。俄代表團認為,在舊金山舉行的APEC峰會取得了成功,各方在困難條件下達成了共識。奧維爾丘克稱,這份宣言將在未來的工作中,在氣候變化、數字轉型、加強亞太地區經濟體之間的合作和貿易等領域,發揮奠基和助推的重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APEC峰會召開期間,由美國主導的“印太經濟框架”(IPEF)也在舊金山召開了部長及領導人會議,但未能在包括數據流通等在內的經貿領域達成實質性協議。此前,美方曾傳出希望在APEC期間敲定IPEF的計劃。德國《青年世界報》、日本時事通訊社等媒體18日稱,IPEF旨在將美國與不包括中國的13個亞太國家聯系起來。但由于IPEF未提供更好的進入美國市場的機會,因此并不受歡迎。相反,《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和《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可能更受歡迎。
APEC官方數據顯示,APEC的21個經濟體人口占全球總人口的近40%,貿易量占全球總量的近一半。分析人士認為,APEC最重要的宗旨就是捍衛自由開放的貿易,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在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增加的背景下,APEC成員應加強對話與合作,把挑戰轉化為復蘇和可持續發展的機遇。
新加坡《聯合早報》引述該國總理李顯龍的話稱,“APEC經濟體可以一起做很多事。”
“四個堅持”共促亞太高質量增長
自1993年首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美國西雅圖召開起,APEC在機制建設和多個合作領域就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1994年“茂物目標”提出后,亞太區域經濟合作從設想走向全面實踐,使亞太地區成為近年來世界范圍內經濟增長最具活力的地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今年10月發布的《亞太地區經濟展望報告》預測,2023年亞太區域經濟增長4.6%。與今年世界經濟增長3%的預期相比,亞太地區仍然是一個亮點,有望對世界經濟增長作出約2/3的貢獻。韓國中國經濟金融研究所所長全炳瑞認為,亞太地區已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在APEC成員領導人再次聚首之際,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共同打造亞太下一個“黃金三十年”。為此,習近平提出四點建議,分別是堅持創新驅動、堅持開放導向、堅持綠色發展、堅持普惠共享。
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許利平表示,創新是亞太增長的動力,開放是亞太發展的底色,綠色既代表了未來經濟發展潮流,也昭示了亞太地區合作方向,普惠則意味著合作將更具可持續性。這四點建議與中國新發展理念一脈相承,說明中國正致力于以自身行動更好為亞太發展賦能,攜手各方共促亞太高質量增長。
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19日在博客中寫道,地緣政治近年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布局造成干擾,深深影響了不少地區的經濟。保護主義并沒有為任何經濟體帶來好處,相反經濟體之間相互聯通和合作,各自發揮所長、各取所需,才是穩定和可持續的發展模式。
“APEC 2023:建設可持續的未來”,VOVWORLD德語網站日前稱,APEC應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發揮先鋒作用。該機制旨在根據各國的發展情況制定法規和標準,從而確保所有人都能從科技進步中受益。APEC的成功之一在于注重經濟發展和加強貿易自由化。
智利前駐華大使費爾南多·雷耶斯·馬塔表示,當前全球經濟面臨諸多挑戰,亞太國家需要攜手合作,共同打造一個充滿活力的、開放的、經濟強勁的亞太地區。
中國是亞太地區的未來
在世界經濟復蘇乏力、不確定因素增多的背景下,中國作為全球主要經濟體的表現受到外界高度關注。世界銀行副行長菲羅近日表示,今年亞太地區及全球經濟的廣泛復蘇主要歸功于中國經濟的拉動作用。2023年以來,中國經濟穩步向好。第三季度中國GDP增長5.2%,完成全年5%左右增長的目標已無懸念。近日,IMF將中國2023年GDP增長預期從之前的5%上調至5.4%,并將明年GDP增長預期上調。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此前表示,今年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達到30%。
“全球化在亞洲蓬勃發展”,德國《法蘭克福匯報》19日評論稱,亞洲大陸正在建設一個又一個巨型港口。新加坡的“巨型港口”按計劃將在2040年竣工,全球最大的航運公司MSC正在越南胡志明市斥資60億美元建設一座“超級港口”……毫無疑問,世界的最大增長在亞洲。世紀之交,亞太地區亞洲國家占全球GDP的份額約為1/4。如今,這一數字遠遠超過1/3。而這主要與中國的快速崛起有關。
《日經亞洲評論》也發表文章稱,中國已經成長為創新能力世界領先的國家。無論是在電動汽車、新能源、人工智能、空間探索還是半導體領域,中國的技術實力都令人驚嘆。
費爾南多·雷耶斯·馬塔表示,中國是亞太地區的未來,也是決定世界未來走向的重要國家,中國自身的發展對地區和世界都有重要意義。“拉幫結派”對抗中國的做法是荒謬的,也不可能帶給世界和平與發展。
(來源:環球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