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爾吉斯斯坦的百花蜜、哈薩克斯坦的糖果、土庫曼斯坦的巧克力、俄羅斯的樺樹茸等通過中歐班列抵達西安后,成為暢銷產品。11月17日,“相約絲博會·全國主流媒體看陜西”主題采訪活動媒體團,走進浐灞跨境電商產業園,來自中亞各國的商品,從世界各地匯聚到此。
中歐班列開行量最多的出發地之一——西安,是曾經古絲綢之路的起點。唐朝的長安城,城中設有東、西兩大市場,市民交易穿梭于“東、西”兩市場間。所以有說法稱,“買東西”一詞就來源于此。
時空穿梭,隨著中歐班列加上跨境電商的蓬勃發展,網上“新絲路”不斷延伸,讓“買全球、賣全球”更加便捷。
“哈薩克斯坦水果糖,一包一公斤,售價39元,與其他同類進口產品相比,售價低了很多。”中亞國家商品館總經理助理劉啟超介紹,很多來自中亞的進口商品“物美價廉”經常會很快被售空。之所以售價低,除了出廠價低之外,還得益于中歐班列的便利交通,降低了運輸成本。從銷售方式上,目前僅在國家商品館線下銷售,未來將嘗試社區團購,并探索線上渠道方式,讓更多人能購買到。
“陜西市民在家門口就可以購買中亞國家豐富的商品。”陜西攜友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康介紹,該公司剛剛引進的阿塞拜疆的石榴汁、紅酒、茶葉,也正式在館內進行銷售。
“他們的食品配料簡單、添加劑少、味道濃厚,也意味著保質期限較短,撇開路程,最后可能只有四個月‘壽命’。”在產業園一樓國家館,劉啟超帶領記者走過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等商品展銷區,如數家珍般講解這些不遠萬里而來的駝奶粉、蜂蜜、巧克力、果汁。“我們經過看樣、確認,仍然決定讓這些優質產品來到國內,希望更多人能體驗到中亞好物。”
今年5月,中國-中亞峰會期間,中亞國家商品館試運營,11月正式投入使用,以中亞五國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相關商品為主,進行展示和銷售。該館運營面積約為1200平方米,館內全新設有7大展區,分別為哈薩克斯坦展區、土庫曼斯坦展區、吉爾吉斯斯坦展區、塔吉克斯坦展區、烏茲別克斯坦展區、國際展區、中國展區,館內展銷品超1000種產品。
數據顯示,中亞國家商品館在3個月試運營期間,實現貿易額100余萬元,包括日常零售和一般貿易;場館日均接待消費者150人;并在首屆中國-中亞峰會、2023歐亞經濟論壇、2023西部國際消費品博覽會期間負責中亞地區商品的現場展示。
“今天直播間的人氣越高,我給大家的福利越炸!”來到產業園二樓的跨境電商直播基地,多個直播間正在進行直播,主播們熱情洋溢地推銷著商品。
中歐班列讓全球商品匯聚于此,跨境電商則讓網上“新絲路”不斷延伸,讓“買全球、賣全球”更加便捷。
“我們利用tiktok平臺進行視頻運營、電商直播,也在抖音、快手等國內主流平臺進行直播帶貨。”該直播基地負責人鄭譯韜介紹,基地將整合供應鏈、平臺、物流、主播等各方資源,為各大品牌商家提供直播、培訓、營銷、代播等直播服務。
在浐灞跨境電商產業園,外籍主播就超過100位。上崗前,他們都會在這里進行專業系統的培訓。浐灞跨境電商產業園是集教育、實踐、人才輸出于一體的綜合型實訓基地。為了滿足園區企業對直播人才的需求,結合西安豐富的大學資源,已經為14所高校搭建了跨境電商人才實訓平臺。
據了解,該基地于2022年成立,是浐灞跨境電商產業園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共有4個直播區域,分別為“跨境區域(中歐班列)”“俄羅斯專區”“小楊甄選”及“陜西助農”。
截至2023年,跨境電商產業園已入駐電商企業45家,產業園現有“浐灞海購”自建跨境電商平臺,引入國際區域品牌300余個,整合5萬個SKU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