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市場監管總局11月14日發布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國新設個體工商戶1719.6萬戶,同比增長11.7%。截至2023年9月底,全國登記在冊個體工商戶已達1.22億戶,占經營主體總量的67.3%。隨著個體工商戶的發展壯大,今年以來,全國已有超過7萬戶個體工商戶成功轉型升級為企業,為市場增添了新活力。
“個轉企”不僅是個體工商戶“名”的更改,也是內部治理結構的優化,會帶來更多“實”的變化,有助于個體工商戶做大做強,增強市場競爭力,拓展其生存和發展空間。
例如,在法律責任方面,個體工商戶不具備法人資格,經營者承擔無限連帶責任,即以個人的全部財產對全部債務負責。而轉型為公司制企業后具有法人資格,公司股東承擔的是有限責任,對公司債務僅以其出資額為限承擔責任,有利于控制和防范經營風險。
在獲取資金方面,一方面,企業比個體工商戶更容易獲得銀行貸款,且貸款額度會有所增加;另一方面,可以吸引投資,通過多個股東或合伙人參與出資來增加資金投入,擴大經營規模。
在市場影響方面,企業比個體工商戶更容易進行市場定位,信譽度更高,也更容易獲取社會資源,拓展企業的上升空間。
在吸引人才方面,由于企業的組織結構更加規范,養老、醫療等保障措施也更加完善,比個體工商戶更容易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
2022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促進個體工商戶發展條例》第十三條指出,個體工商戶可以自愿變更經營者或者轉型為企業。變更經營者的,可以直接向市場主體登記機關申請辦理變更登記。涉及有關行政許可的,行政許可部門應當簡化手續,依法為個體工商戶提供便利。該條例的施行為“個轉企”按下了轉型“加速鍵”。
此后,各地紛紛出臺政策措施加快推進“個轉企”。例如,山東規定,允許個體工商戶轉企后依法繼續使用原字號,保留原經營地址,允許自主調整、擴大經營范圍(不含前置許可)。在甘肅,新上線的“個轉企”平臺打破了原有“先注銷后登記”的老模式,不僅為個體經營者快速辦結轉型升級手續,還最大限度保留了個體工商戶的原字號,延續了原個體工商戶成立日期及統一社會信用代碼。不少地方還規定,“個轉企”經營主體可享有包括減征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優惠等。
這些政策措施既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又拓展了個體工商戶的發展空間,還有利于打造更多的“百年老店”。值得一提的是,“個轉企”的系列政策措施不僅讓個體工商戶受益,也有助于當地政府部門挖掘有發展潛力的民營企業,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持續優化個體工商戶發展環境,結合實際推進“個轉企”,實施分型分類精準幫扶,促進個體工商戶高質量發展。
隨著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實,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個體工商戶轉型為企業。在此背景下,有關部門不能單純以轉企數量為目標,也應切實提升轉企質量,強化“個轉企”后對企業的發展幫扶,幫助企業協調解決生產經營中出現的實際困難,確保個體工商戶轉型為企業后穩得住、有干勁,進而走得更遠,飛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