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IPO結算正式迎來“T+2”時代。
11月22日,港交所首次公開招股結算平臺FINI(Fast Interface for New Issuance,以下簡稱“FINI”) 正式啟用,將新股從定價至股份開始交易的時間由五個營業(yè)日(T+5)大幅縮短至兩個營業(yè)日(T+2)。
沙利文捷利(深圳)云科技有限公司研究總監(jiān)袁梅表示,新制度下,發(fā)行人分派股份后才向中介收取認購資金,這意味著理論上新股IPO期間將不會再有大額資金遭凍結。
過去每逢熱門大型新股招股,就會凍結上千億港元的資金,導致港元需求大增,甚至引發(fā)銀行同業(yè)拆借利率的上升,不過這種情況將隨著FINI制度的啟用成為絕響。
在港股市場,新股招股期間,投資者需要先預付款,并凍結資金,中簽結果出來后,將沒有中簽的申購新股資金返還投資者。從以往經(jīng)驗來看,熱門新股往往會凍結大量的預付資金,僅一只新股凍結的資金就可能達到千億港元,甚至萬億港元規(guī)模。
根據(jù)德勤數(shù)據(jù),2021年、2022年港股前十大凍資額新股合共凍結分別約51540億港元、245.2億港元。今年前三季度,港股前十大凍資額新股合共凍結約88億港元,較去年同期的226億港元下降61%。
新股招股凍結大量資金,不僅會影響到其他新股的發(fā)行,影響到港股市場整體的流動性,還可能會影響到香港銀行同業(yè)拆借利率。隨著FINI引入全新的公開招股資金預付模式,“百萬人打新、萬億資金凍結”的情況將不復存在。新平臺會引入全新的公開招股資金預付模式,有助減少超額認購新股所凍結的資金。根據(jù)規(guī)則,投資人只需要預繳公開招股中可獲配發(fā)最高股數(shù)的金額,而無須為超額認購的金額凍結全部資金。
袁梅進一步解釋,預計FINI啟用后,“一人多戶打新”成為歷史。投資者不能多戶重復認購,遇到熱門新股只能采取加大融資認購的方式來提高中簽概率。
今年以來,港股IPO市場承壓,但市場情緒已有所改善。進入11月份,截至11月21日,已有6只新股上市,當前股價均高于IPO發(fā)行價,上漲幅度約3%至83%,平均漲幅約37%。
港交所認為,F(xiàn)INI使公開招股結算流程更現(xiàn)代化,大幅縮短新股定價至開始交易的時間。讓投資者更快地獲得新上市股份,降低市場風險并提高市場效率。
FINI制度的推出,將對券商投行、發(fā)行人、投資者等產生積極影響,包括提高港股IPO上市效率,減少孖展利息的支出,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等。
在袁梅看來,F(xiàn)INI將縮短結算周期,凍結資金的天數(shù)從5個營業(yè)日變?yōu)?個營業(yè)日,對孖展利息的收入影響預計超過50%,但對新股整體費用(手續(xù)費+利息)的影響預計在20%以內。
袁梅表示:“FINI制度縮短了結算時間,并且優(yōu)化了資金預付模式,有望改善新股超額認購對港元資金流及銀行同業(yè)拆息市場引起的影響和壓力,緩解市場流動資金緊張的情況。”
“對于擬赴港上市的內地企業(yè)來說,F(xiàn)INI平臺能使不同持份者之間的交流更加便利和實時化,省去頻繁來港辦理各項手續(xù)的時間及程序。”香港百惠金控相關負責人認為。
香港交易所上市主管陳翊庭表示:“目前采用T+2結算周期,給市場一個緩沖期。等大家都適應了這種流程和節(jié)奏,港交所未來也會朝著T+1的方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