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五部門發布《關于加快建立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商用碳足跡背景數據庫建設,引導金融機構逐步建立以產品碳足跡為導向的企業綠色低碳水平評價制度。
“產品碳足跡屬于碳排放核算的一種,一般指產品從原材料加工、運輸、生產到出廠銷售等流程所產生的碳排放量總和,是衡量生產企業和產品綠色低碳水平的重要指標。”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意見》印發實施后,將在三個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即有利于推動產業升級,助力企業節能降碳;有利于促進綠色消費,擴大低碳產品供給;有利于妥善應對貿易壁壘,提升我國外貿產品競爭力。
《意見》明確,到2025年,國家層面出臺50個左右重點產品碳足跡核算規則和標準,一批重點行業碳足跡背景數據庫初步建成,國家產品碳標識認證制度基本建立,碳足跡核算和標識在生產、消費、貿易、金融領域的應用場景顯著拓展,若干重點產品碳足跡核算規則、標準和碳標識實現國際互認。
從內容上看,《意見》部署了五方面重點工作,構建起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總體框架:一是制定產品碳足跡核算規則標準,二是建設碳足跡背景數據庫,三是建立產品碳標識認證制度,四是豐富產品碳足跡應用場景,五是推動碳足跡國際銜接互認。
“五項碳足跡管理體系建設重點工作,共同形成了相對完善的制度設計。”張英健認為,前三項涵蓋了碳足跡管理體系基礎能力建設的三個關鍵環節。即規則環節,數據庫環節和認證環節,后兩項主要是從國內和國際兩方面加強產品碳足跡的應用。從國內看,豐富產品碳足跡應用場景,重點是充分發揮碳足跡管理對企業綠色低碳轉型的促進作用,鼓勵龍頭企業建立產品碳足跡管理制度,適時將碳足跡管理相關要求納入政府采購需求標準,有序推進碳標識在消費品領域的推廣應用,支持碳足跡核算結果作為綠色金融產品的重要采信依據。
此外,《意見》特別指出,粵港澳大灣區要積極推進產品碳足跡認證試點建設,加快形成有益經驗和制度成果。
“《意見》對規范有序開展國家碳足跡管理工作、有效應對歐美涉碳貿易壁壘沖擊、加快生產和消費綠色低碳轉型、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都具有重要意義。”中國質量認證中心黨委委員、副主任徐少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