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陜西省西咸新區社會事業服務局、西咸新區自貿辦與國聲智庫在西咸新區聯合舉辦“絲路國際人才交流港”“中國西部人才開發基金會智庫創新發展專項基金管委會”揭授牌活動。來自陜西省商務廳、西安市人社局、西安市商務局、陜西省西咸新區、國聲智庫、北京大學、西北大學相關領導嘉賓及絲路沿線國家外籍代表100余人出席。
▲陜西省西咸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張渭,西安市人社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鄭化衛(左)共同為“絲路國際人才交流港”揭牌
“絲路國際人才交流港”由陜西省商務廳(自貿辦)、西安市商務局(自貿辦)、西安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國聲智庫文化發展中心、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聯合共建。旨在進一步貫徹第四屆絲路經濟帶人力資源發展大會會議精神,推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交流,提升西部地區人才資源配置效率,激發國際人才創新創造活力,服務戰略性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促進秦創原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四“鏈”深度融合。
當天,“絲路國際人才交流港”在秦創原人才大市場正式揭牌啟用,中國西部人才開發基金會智庫創新發展專項基金管委會授牌落戶秦創原人才大市場。此次“一港一基金”在秦創原人才大市場聯動,形成“人才鏈+資金鏈”融合,以“國際化、市場化、信息化、社會化”為目標,強化智庫、產業、高校、科研精準對接,為秦創原建設提供更加多元、更富集聚效應的人才支撐,共同推動“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
活動現場,中國西部人才開發基金會合作發展委員會執行主任、國聲智庫執行主任徐蘊峰介紹了“絲路國際人才交流港”建設思路等相關情況。
陜西省西咸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張渭在致辭中表示,西咸新區將以“絲路國際人才交流港、智庫創新發展專項基金管委會”落戶為契機,在絲綢之路經濟帶人力資源服務、出口基地建設、人力資源服務國際化等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支持等方面持續發力,充分發揮秦創原總窗口的政策優勢,使秦創原成為全球高峰人才集聚、海內外人才交流融合、創新活力競相迸發的絲路國際人才高地。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國聲智庫名譽主任李國強在視頻致辭中表示,此次絲路國際人才交流港和智庫創新發展專項基金管委會的落戶,是貫徹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和黨的二十大精神,強化現代化人才支撐,推動共同推動“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創建絲路國際人才交流港對推進“一帶一路”國際交流合作,提升西部人才資源配置效率,激發國際人才創新創造活力,服務戰略新型產業高質量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揭牌儀式后召開了 “一帶一路”人才交流高質量發展主題分享。北京大學軟件與微電子學院教授竇爾翔、西北大學絲綢之路研究院副院長席會東、《城市漫步》雜志執行主任呂曉光等專家代表分別進行主題演講。進一步闡述國際人才交流機制的內涵和意義,指明“絲路國際人才交流港”的建設路徑和方向,以及國際傳播強化助力“絲路國際人才交流港”實用功能的意見建設。
據了解,“秦創原人才大市場”作為人才資源的集聚高地,是支撐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的三大市場之一,通過深入實施就業優先和人才強國戰略,全力服務企業用工和群眾就業,不斷強化人才供需匹配,持續完善服務功能,構建了“人才鏈”促進“產業鏈”“創業鏈”“資金鏈”深度融合的服務生態,提升了在秦創原人才大市場在西安、咸陽兩地的影響力、輻射力、帶動力。
與會嘉賓一致認為,“絲路國際人才交流港”的正式啟動,將進一步提升秦創原人才大市場“一帶一路”國際人才綜合服務能力,讓大市場在絲路國際人才服務領域跑出“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