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國內首個半潛式海上光伏發電平臺,在山東煙臺附近海面上投入使用。隨著國家對海上清潔能源開發的拓展,我國海洋工程裝備研發不斷取得突破。
發電平臺配置4個浮體方陣,裝機總容量達400千瓦,可在浪高6.5米、風速每秒34米、4.6米潮差的開闊性海域安全運行。據介紹,這個半潛式裝備,目前作為示范項目,供電給附近海域的海上科研基地。我國有條件開發海上光伏的海域面積約為71萬平方公里,估算可裝機容量超過70吉瓦。同時相較于陸地,海面的太陽光折射率更高。
對此,國家電投山東電力工程咨詢院有限公司專家委員會委員許衛東表示,現在好的光伏資源,包括土地資源,主要還是在西北地區,東部地區靠近負荷中心,經濟也比較發達,在東部發展海上光伏的話,還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比于海上光伏,海上風電則發展更快。不斷開工的海上風電項目,帶來對風電安裝、運維等裝備的大量需求。海上風電相關船舶目前已經迎來交付旺季。截至10月底,全球船廠海上風電安裝船訂單為37艘,其中33艘由我國船廠承接制造,接近九成。據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統計,今年前三季度,海上風電相關船舶迎來“交付潮”,僅風電安裝船就交付20艘,創歷史新高。
在山東煙臺,一艘風電安裝船結束了分段作業,進入船體合攏階段。企業負責人表示,從去年開始,風電安裝船訂單多了起來,目前有6艘在建,占到企業整體訂單的三分之一。起吊能力、樁腿長度、作業水深等技術指標,也在不斷刷新。
近年來,隨著內陸土地資源的日益緊缺,占地較廣的光伏項目開始將應用場景逐步拓寬到了廣袤的海洋。公開資料顯示,我國海岸線長1.8萬公里,測算可安裝海上光伏裝機規模超過70GW。該基地的運營和啟動,標志著我國在海上光伏實證領域實現了“從無到有”的重要突破。
23日,全國首個海上浮式光伏實證基地揭牌并正式啟動運營。據介紹,該基地首批25家企業的46個組串光伏產品已安裝到位,并于今年8月8日實現并網發電。
11月20日,國家能源局發布1-10月全國電力工業統計數據。1-10月,我國光伏新增裝機容量達1.43億千瓦,同比增長144.78%。業內人士表示,目前M10單面單晶PERC組件主流成交價降至1元/W以下,組件價跌量升,價格已無太多下降空間,預計風光大基地項目年末收尾將進一步刺激組件需求,全年國內新增光伏裝機規模有望進一步刷新紀錄。
業內人士表示,四季度為光伏裝機傳統旺季,當前光伏產業鏈價格回落至合理區間,有望進一步釋放裝機需求,促進光伏裝機規模增長。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簡稱“硅業分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N型硅料成交區間在6.8萬元/噸-7.5萬元/噸,成交均價為7.11萬元/噸,環比下跌3.79%;單晶致密料成交區間為6.1萬元/噸-6.6萬元/噸,成交均價為6.4萬元/噸,環比下跌3.61%。硅業分會表示,多晶硅成交價格仍有一定的下跌空間,未來價格更有可能呈現持續的小幅下降局面。
“硅片端短期內失去下行動力,價格有望止跌企穩?!惫铇I分會表示。咨詢機構InfoLink認為,由于當前硅片價格已經逼近生產企業的盈利成本線,預計后續跌價空間與幅度將十分有限。
(稿件來源:每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