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當前的復雜嚴峻的國際形勢,國外一些學者甚至將其與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情況進行類比,得出悲觀的看法。我對此并不贊同。”11月22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行長金立群在“《財經》年會2024:預測與戰略”上表示,這不是人類社會第一次面對這樣的挑戰,全世界也曾數次經歷至暗時刻,但最終都走出了危機。
金立群首先引述了過去百年歷史談到,人類發展的一個重要啟發就是:以鄰為壑、零和博弈無助于問題解決,還可能導致更大的危機和沖突。只有開放包容、攜手合作,才能共渡難關,化危機為機遇。
不過,從建立共識到集體行動,再到多方共贏,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金立群對此表示,人類需要一套平衡、透明和高效的協作機制和規則標準,更需要胸懷全球共同利益的使命感和領導力。“尤其是在全球化已將各國命運前所未有地緊密聯結在一起的情況下,我們更需要從全球共同利益出發,堅定奉行多邊主義,重樹國際互信,有效應對挑戰和危機,最終讓每一個成員都能受益。”
據介紹,目前,亞投行的成員已由初創時57個增加到109個,是成員數量第二大的全球性多邊開發機構,也是一個體現平衡代表性的全球平臺。“這樣一種平衡的治理模式使亞投行能夠在推動南南合作和南北合作中發揮橋梁紐帶作用,也為實踐多邊主義、推動完善國際經濟治理提供了重要探索。”金立群說。
金立群由此結合亞投行的創立和成長發展歷程談了五個方面的感建議:第一,積極提供全球公共產品,引領多邊共識。第二,創新國際合作范式,推動解決治理赤字。第三,聚焦全球重大挑戰,積極動員發展資金。第四,積極發展伙伴關系,提升發展協同效應。第五,堅持規范化和高標準運作,把好事辦好。
(來源:封面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