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寧市手表廠的“桂花牌”手表突然火了。在20世紀90年代庫存手表“賣一塊少一塊”的情緒烘托下,南寧當地出現了黃牛加價和打卡風潮,導致廠家臨時出臺限購措施、呼吁理性消費。
在一定的從眾氛圍之外,本次“廣西老表”的火熱,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消費者對國產手表品牌的推崇與懷舊。
1955年我國第一塊國產機械表誕生,隨后涌現了一批地區國營手表廠,國產品牌與國際品牌展開了數十年的較量。
不過,近年來隨著手機、智能手表的興起,傳統機械手表市場收縮,一些老牌國營廠日漸黯淡,有的則走上合并重組的道路。在資本市場方面,A股目前僅有飛亞達一家主營手表的上市公司,而港股知名表業上市公司主要是冠城鐘表珠寶、時計寶兩家。三家手表上市公司2022年業績均出現不同程度下滑。但截至今年上半年,相比于其他手表品牌的銷售跌勢,規模更大的飛亞達實現正增長。
原價200元,“黃牛”加價到800元
最近,有大批南寧市民在南寧市手表廠外,排起數百米的長隊,只為購買一只“桂花”牌手表。從社交媒體帖子來看,現場人流密集,有人請跑腿員和外賣員代排隊購買,甚至有“黃牛”加價銷售。
有排隊的市民表示,自己在大半夜驅車30多公里,在21日凌晨1點多,到達手表廠門口。“凌晨三四點鐘陸續開始有人來了,到了早上7點半,已經是人山人海了,好幾千人吧。”
南寧市手表廠修理部業務總管高級技師羅初雄表示,現在店里都是20世紀90年代“桂花”牌手表庫存,款式有機械表、石英表等,價格80元到200元不等,老款手表賣一塊少一塊。關于“桂花表”成為“網紅”,他表示:“突然就在網上火了。前幾天開始,店里來了一撥又一撥的顧客,我們現在每天都是從早忙到晚。很多顧客都是沖著情懷買的,非常感謝,也非常開心。”
為應對突如其來的搶購熱潮,南寧市手表廠貼出公告稱:“我們關注到近期門市部熱銷的成品表,多數為我廠90年代生產的桂花牌手表。這些手表屬于企業庫存產品,年代久遠,其機芯生產線早已停產,相關零配件也已經沒有庫存,由于在倉庫存放時間比較長,手表的走時精度有所下降,零配件等有所損耗,請大家根據自身需求理性消費。”
一位家住南寧市手表廠附近的市民近期目睹了搶購盛況。該市民23日在網上稱,自己上周日還能正常購買手表,但現場從本周二開始火爆,聚集了很多“黃牛”。這位網友還畫了排隊情況:隊伍不僅綿延了一條街,還拐了兩個彎(如下圖)。
該市民表示:“現在這(時間)點只有外面等著的‘黃牛’,(自己從廠家購買)排隊買要凌晨三四點去排。”據其介紹,“黃牛”賣的價格要比原價高出500元至800元。
另一名南寧市民23日表示:“今天開2000個號,但早就拍完了。”對于目前原價不到200元的手表引發加價搶購,上述市民表示了理性的態度,認為舊表存在誤差、維修難。“‘黃牛’在門口賣800元,(這個價格對于)這種表沒必要。800元可以買到西鐵城(進口手表品牌)了。”其表示。
南寧市手表廠官網資料顯示南寧市手表廠始建于1970年,現有員工600多人。企業擁有鐘表專業進口和國產先進設備及檢測儀器1210臺(套),有6個生產車間,是一個現代化的中型企業。
“早在1984年我廠生產的‘桂花’牌手表已通過部級鑒定,走時質量和‘三防’性能取得了四個滿分的優異成績,1985年又獲廣西名牌產品稱號。我廠于1994年獲自營出口權;1995年獲南寧市出口創匯先進單位。”南寧市手表廠在官網中介紹道。
工商資料顯示,南寧市手表廠的企業類型為集體所有制,主管部門(出資人)為南寧市二輕集體工業聯社。
國營手表廠的潮起潮落
南寧市手表廠是地區國營手表廠的一個縮影。回顧我國手表業的發展歷史,1949年前,我國僅有一些小型鐘的制造業,沒有手表制造業。新中國成立初期,各行各業開展新產品開發,其中就包括了鐘表業。
1955年我國第一塊機械表在天津手表廠(天津海鷗表前身)誕生。隨后,手表工業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廣州、南昌、西安、青島相繼興起。
幾十年來,制表業在國內蓬勃發展。企查查數據顯示,我國現存19.52萬家手表相關企業。近十年,我國手表相關企業呈整體上升態勢。從區域來看,陜西現存手表相關企業8.88萬家,位居第一。廣東、浙江分別現存2.86萬家、0.84萬家,位居前三。從城市角度來看,西安現存6.81萬家手表相關企業,位居第一。深圳、咸陽分別現存2.26萬家、1.94萬家手表相關企業,位居前三。
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有些老牌國營手表廠逐漸退出歷史舞臺。例如位于西安市長安區的原國營蝴蝶手表廠,是西北第一家機械手表廠,生產的“延安”“蝴蝶”牌手表曾紅極一時,但最終于2002年破產清算。
再比如,1955年江南造鐘廠成立,即后來的南京手表廠,其生產的第一只鬧鐘名為“飛輪”牌,開創了南京鐘表制造業的歷史。經過了55年崢嶸歲月,2010年南京手表廠關停。
而如今現存的、成立超過50年的老牌國營手表廠,光芒也日漸黯淡。若不是有本次社交媒體的熱炒,當地市民或許也很少想起南寧手表廠。從全國市場來看,較知名的國營手表包括北京手表、上海手表、天津海鷗手表。
天貓旗艦店顯示,北京手表品牌銷量最高的產品月銷數據為67人付款。上海手表、天津海鷗手表兩個品牌的最暢銷手表月銷數據為超100人和超200人付款。
而飛亞達品牌銷量最高的同價位(千元級)產品,月銷數據為超900人付款。
近年來,國產手表企業之間也嘗試過合并重組、合作投資等市場化資本運作。
例如2015年6月,飛亞達宣布擬與北京手表廠有限公司合作投資成立北京表業(北京)有限公司。不過,該合作于2016年9月因“市場環境等有關合資合作條件尚不完備”宣告折戟。
此外,國產手表企業在股權方面的合作還包括:飛亞達目前參股了上海表業有限公司(前身為上海手表廠),持有其25%股權。飛亞達2023年半年報顯示,參股公司上海表業有限公司上半年虧損678.99萬元,業績表現不佳。
與此同時,上海表業有限公司與天津海鷗表業集團有限公司如今為兄弟公司,均為同一個集團——上海漢辰表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漢辰表業)所控股,后者為豫園股份控股子公司。
上市企業業績分化
一邊是老牌國營手表廠的式微,一邊是新品牌的崛起。目前,國產四大表為天王表、飛亞達表、羅西尼表、依波表,均為20世紀八九十年代創立的手表品牌。
縱觀A股市場,手表企業資本化仍較低,A股目前僅有飛亞達一家主營手表的上市公司。而豫園股份盡管通過漢辰表業間接控股上海、天津兩大老牌手表企業,但根據其2022年業績說明會,漢辰表業全年實現營業收入6.2億元,相比于豫園股份當年超過501億元的營業收入,可見表業對上市公司的業績貢獻非常小。
另外,從港股上市公司來看,主要的手表企業有冠城鐘表珠寶、時計寶,前者擁有手表品牌羅西尼、依波,后者則運營天王品牌。
從披露的業績來看,受外部環境導致鐘表消費低迷等因素影響,飛亞達、冠城鐘表珠寶、時計寶三家上市公司2022年業績出現不同程度滑坡,營收利潤雙雙下滑。
其中,飛亞達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43.54億元,同比下降16.97%;歸母凈利潤2.67億元,同比下滑31.24%。
冠城鐘表珠寶年報顯示,2022年本集團擁有91%權益的附屬公司珠海羅西尼表業有限公司錄得收入4.10億港元,同比減少31.4%,公司擁有人應占除稅后純利為2757.9萬港元,同比減少72.4%。年報還顯示,依波精品集團的鐘表及時計產品業務收入為2.55億港元,同比減少27.8%,鐘表及時計產品業務的除稅后虧損凈額為2470.3萬港元。
時計寶2023財年(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年報顯示,銷售天王手表是集團的主要收益來源,2023財年天王手表實現收益8.59億港元,同比減少28.2%。上市公司的毛利為7.21億港元,同比減少29.5%,主要由于天王手表的銷售額下跌所致。
從規模來看,飛亞達以超過40億元的年收入成為國內手表市場中國產品牌的代表,其業績的韌性也較強。可以看到,隨著2023年消費逐漸復蘇,手表上市企業的業績已經出現分化,飛亞達的營收、凈利在前三季度均恢復正增長,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分別增長4.19%、15.56%。然而,羅西尼、依波品牌背后的公司在2023年上半年的銷售額仍止不住跌勢,收入分別同比減少35.1%、25.9%。
(稿件來源:每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