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物流發展需要二次創業。”
第二屆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進行得如火如荼。一場關于航空樞紐的研討會引發了許多關于未來航空物流和航空樞紐的思辨。而答案,也在這場研討會上變得更加清晰:以數字化為引擎,為對外經貿連通和國際交往鋪就“空中絲路”。
為什么航空物流需要數字化?杭州和浙江如何融入這條正在鋪就的“空中絲路”?航空樞紐對區域經濟有多重要?11月24日,各界大咖在以“數字化驅動航空物流樞紐建設”為主題的研討會上,共謀全球經貿新未來。
存量時代如何做增量
香港國際機場商務執行總監陳正思在研討會上帶來了一個航空樞紐數字化轉型的生動案例——香港國際機場北上東莞“搶貨”。
香港國際機場貨運業務在全國占據絕對優勢。即便如此,香港國際機場依然做出了一個決定:北上東莞,建立智慧空港物流園區,借助數字化手段提升海空聯運效率,進一步鞏固香港的航空貨運樞紐地位。
為何會有這樣的變化?全球經濟已從粗放型增量時代變成平穩型存量時代。世界貿易組織將2023年全球貨物貿易增長預期下調到0.8%。
“數字技術的應用,給全球經濟開辟一片新天地。”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所長汪鳴認為,改革開放走到今天,產業鏈和供應鏈,都在各自領域總體上做到了極致。數字化則為兩者深度融合提供可能:借助數字環境,建立通道+樞紐+網絡的物流運行體系,實現干、支、倉、配一體化網絡化運作,從而提升全球經濟運行效率。
顯而易見,當全球經濟不再有龐大的需求牽引增量擴張,全球供應鏈正從以成本為手段的增量競爭,轉向以價值創造為基礎的存量競爭,各地都要借助數字化實現物流組織重構。
杭州企業菜鳥集團在研討會上分享了從浙江走向世界的數字化實踐。
“全球買、全球賣,關鍵是全球運。”菜鳥集團國際快遞事務部航空物流部總經理巫曼介紹,幾年前,菜鳥在比利時列日機場建設了歐洲最大智慧物流樞紐——列日機場Hub(數字樞紐)。依托于此,列日機場貨運量多次打破紀錄,成為歐洲增長最快的貨運機場之一。不久前,菜鳥還聯合速賣通,在歐洲五國推出“全球5日達”國際快遞快線產品,讓全球感受到了物流要素數智化完全可以向科技要生產力。
實際上,數字化驅動航空物流樞紐,已經成為一項我國的國家戰略。加快物流數字化轉型、推進物流智慧化改造……這些被寫入“國家物流規劃”的舉措,已成為我國建設現代化航空物流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如何提升資源配置力
“杭州臨空經濟示范區去年12月正式升格,從原來蕭山區管理,上升到杭州以全市之力來打造的戰略格局。”研討會上,杭州臨空經濟示范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吳煒煒介紹了杭州對空港樞紐的戰略謀劃。
空港提能,意在提升對全球資源要素的配置力。
“新發展階段,我國航空物流樞紐建設的一個重點,應是著力提升能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崔忠付認為,應當完善樞紐配套設施,以航空運輸為核心,推動空陸聯運、空空周轉等多種運輸方式深度銜接,增強資源配置的能力。
能夠5小時飛抵全球半數人口居住地的香港國際機場,還在持續提能。今天的粵港澳大灣區,有75%的國際空運貨物都經香港國際機場運到世界各地。而為了更好地服務大灣區與全球貨運旅客需求,香港還計劃在明年實現3條跑道系統同步運行。
而目前,杭州蕭山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已經邁入“4000萬級俱樂部”,貨郵吞吐量連續保持全國第五。到2035年,機場年客運吞吐量將達9000萬人次,實現5小時航程聯系全球一半消費者、飛抵亞太地區主要城市。
最近,杭州臨空經濟示范區國土空間規劃獲批,一場圍繞“規劃、空間、建設、項目”而展開的攻堅戰在加速推進,其中就包括“萬畝大征遷”,以連片騰挪和低效用地再開發來吸引重大項目投資,支撐杭州空港成為鏈接全球、驅動雙循環格局的浙江第一開放門戶。
“面對即將到來的能級大躍升,杭州臨空經濟示范區也面臨兩大核心問題,一個是如何支撐從4000萬到9000萬人次的客流增長,一個是如何提升機場的輻射能力。”吳煒煒表示,杭州臨空經濟示范區國土空間規劃從立體交通側部署一環、一站、四鏈,全面增強資源配置能力。
空中絲路為何重要
近日,根據國家發改委發布的2023年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杭州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上榜,這是浙江唯一上榜的空港型物流樞紐。隨著新一輪名單發布,目前已獲批的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共有13個。
航空樞紐,對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強大引領支撐作用。我國13個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所在城市GDP總和,占全國62.25%。僅2022年,上海浦東、廣州白云、深圳寶安都位列全球貨運機場前20強,這三家機場貨運總量已占全國機場貨運量45%,航空物流樞紐已經成為產業鏈、供應鏈深度融合的引擎。
未來,“空中絲路”越織越密,數字化依然是動力源泉。“物流要素聚集,不僅將催生交通與物流信息網絡平臺等建設,還將為樞紐偏好型產業發展營造環境。”汪鳴解釋,所謂樞紐偏好型產業,不再是原來的開發區型物理布局,而是集交易、結算、區域分撥和空間布局于一體的生產、貿易、物流三位一體的產業發展形勢。在這種新形勢下,更符合數字經濟、數實融合方向的適空產業將在空港區域爆發式增長。
杭州抓住適空產業發展機遇,力爭讓臨空經濟示范區躍升為融合城東智造大走廊與城西科創大走廊的硬核中軸。“環繞杭州蕭山國際機場,我們將重點謀劃建設智能制造園、會展新客廳、生物科技谷、航空總部區、自貿物流港等五大千億級產業大平臺。”杭州臨空經濟示范區相關負責人介紹。
除了杭州航空樞紐,浙江還在謀劃全域航空樞紐支撐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格局。“浙江將形成‘兩樞紐、兩特色、一專業’的布局。”浙江省空港物流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戴昇介紹,兩樞紐即杭州機場、寧波機場,兩特色即溫州機場、義烏機場,一專業即嘉興機場。
圍繞這一戰略布局,近年來,浙江積極推進航空物流樞紐建設,開通了全國首條第五航權大洋洲客運航線,成功投用全國首個多層結構+智能航空貨站,建成上線了全省航空物流信息服務平臺和航空物流大數據中心……在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三者重塑中,浙江對外經貿連通和國際交往正在鋪就一條“空中絲路”,更好支撐浙江高質量發展。
(來源:杭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