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墨西哥西北邊境城市墨西卡利唐人街被該國政府授予“魔力街區”稱號。 謝佳寧攝
突尼斯“藍白小鎮”依山而建,三面俯視地中海。黃培昭攝
在泰國達叻府馬克島上,當地扎染坊主人向游客展示泰國傳統靛藍扎染手工藝品。章念生攝
因地制宜開展綠化美化,加強古建筑遺產遺跡修繕保護,培育特色手工藝品產業,保持原住民社區傳統風貌,促進旅游發展與生態保護平衡……近年來,一些國家積極推進特色小鎮建設發展,立足本地資源,打造差異化品牌優勢,力求吸引更多游客到訪,促進旅游業多元化和可持續發展。
突尼斯“藍白小鎮”——
保持小鎮歷史原貌和獨特風情
北非國家突尼斯首都突尼斯城以北18公里處,有一個名叫西迪布薩義德的特色小鎮,當地人普遍稱之為“藍白小鎮”。這個坐落在地中海邊峭壁上的鎮子,所有的房屋都只有兩種顏色:白色的墻和藍色的門窗。這里風格獨具、環境幽雅,藍與白顏色搭配,具有很強的辨識度。每年吸引眾多國內外游客紛至沓來,有“世界十大浪漫小鎮之一”的美譽。
走進“藍白小鎮”,整座小鎮依山而建,三面俯視著碧波蕩漾的地中海。房子像鑲嵌在山上一般,錯落有致,都是兩三層的別墅式結構,門、窗、窗上的鐵欄桿、屋檐、院墻、廊柱、椅子等全都漆成十分醒目的天藍色,與樓體的潔白色形成鮮明色調反差。
突尼斯地中海絲路組織主席巴斯利向記者介紹,藍白色系搭配組合,加上周圍環境其他色系的點綴,如房前屋后的綠草、紅花,頭頂上瓦藍的天空、高照的艷陽,以及山腳下湛藍的地中海,十分和諧地構成了一幅絕妙的山水畫卷。“如果缺少周圍顏色的烘托,大概也難以產生如此美妙的效果吧。”巴斯利的話不無道理。
“藍白小鎮”的大部分建筑建于18世紀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時期,許多建筑歷經風雨滄桑,至今依然保持當初的建筑風格和文化意蘊。當地政府規定,古鎮內所有建筑必須保持歷史原貌,所有建筑的主人或住戶等不得擅自對房屋構造等進行隨意改動翻修,否則將面臨高額罰款。
筆者來到一個名叫“阿納比之家”的特色庭院,這里是當地名流阿納比家族的住宅,部分對外開放供游客參觀。庭院內的房子頗具傳統韻味,種滿花草的院子整潔、幽靜,有的房子上還長著苔草,讓人恍如回到久遠年代。營造懷舊氛圍,讓游客更深入地了解小鎮歷史文化,正是當地旅游業的一大發展策略。
筆者注意到,小鎮上售賣的各類手工藝紀念品頗具特色。小鎮只有一條青石小路彎彎曲曲通向山頂,路兩旁是售賣各種阿拉伯工藝紀念品的小商店。這里的特色手工藝品當數富有北非特色的“沙漠玫瑰”,它是從沙漠中挖出的一種化石,因其形狀酷似玫瑰花而得名。當地橄欖樹眾多,橄欖木雕刻的手工藝品也頗受歡迎。
墨西哥“魔力街區”——
突出唐人街歷史價值和精神本質
墨西哥擁有眾多特色小鎮,很多小鎮因其獨特的自然風貌、社區生活、傳統文化習俗等特點,受到世界各地游客的青睞,極大挖掘了墨西哥的旅游潛力。2022年9月,墨西哥旅游部宣布啟動“魔力街區”旅游發展方案,致力于推廣更多特色小鎮旅游服務。
近日,西北邊境城市墨西卡利唐人街被墨西哥政府授予“魔力街區”稱號。這是第一個獲此稱號的唐人街。墨西哥旅游部長米格爾·托魯科表示,成為“魔力街區”后,唐人街將被整合成新穎獨特的旅游產品,以主題旅游路線等形式增進與其他旅游目的地聯系,突出唐人街歷史價值和精神本質。
墨西卡利唐人街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19世紀末,大批華人前來開水渠、建鐵路、墾荒地、種棉花。一個多世紀以來,唐人街已成為該國西北部下加利福尼亞州華僑華人最集中的地方。走進這里,筆者看到兩側遍布獨具華人文化特色的商店、美食等。以唐人街為中心向周邊輻射,墨西卡利市已衍生出重要的中國文化商圈,集中展示當地獨特的歷史文化和建筑藝術的豐富性,給來往此地絡繹不絕的游客留下深刻印象。
墨西卡利唐人街旅游宣傳推廣負責人埃爾南德斯表示,墨西卡利唐人街是一個融合貿易、文化、社會和經濟的多元概念,目前當地正努力推廣宣傳,吸引更多游客到訪。發展特色小鎮已成為墨西哥促進旅游多元化的重要策略,將吸引更多游客,增加就業崗位,造福當地民眾。
“作為華人,我覺得非常驕傲。”當地華人譚悅峰對記者說,墨西卡利唐人街被評選為“魔力街區”后,將帶動更多游客到墨西卡利旅游觀光,深入了解華人特色文化、品嘗中國美食、感知華人奮斗歷程。
據了解,墨西哥的這些“魔力街區”將定期從州和聯邦政府獲得資金,用于修繕建筑和道路,開發其他旅游產品等。托魯科認為,“魔力街區”有助于更好結合歷史文化與當地旅游特色,呈現給游客更全面立體的深度旅游線路。通過“魔力街區”計劃,墨西哥政府力爭為不同市場和游客群體創建更廣泛、更具競爭力的旅游目的地體系。
泰國馬克島——
推動打造低碳綠色旅游小鎮
泰國達叻府馬克島是泰國第一個低碳旅游目的地。2023年3月在德國舉行的2023柏林國際旅游交易會上,馬克島被授予“綠色目的地敘事獎”第二名,以表彰其在維護原生態旅游、修復原住民社區風貌等方面取得的成績。
馬克島占地13平方公里,島上只有500多戶人家。2022年6月,由社會組織“特定區域可持續旅游管理”牽頭,與泰國農業大學及幾家企業一起,合作開發馬克島,推動實現低碳綠色旅游小鎮目標。泰國國家旅游局號召上島游客最有效地利用資源,最大限度減少垃圾,盡最大可能尊重原住民社區傳統生活方式,減少碳足跡、降低溫室氣體排放。
馬克島的島民已有百年居住史,一直延續著傳統安寧的生活方式。島民們立有八條規章,包括不許渡輪將游客的車輛運到島上,不許在公共場合扔食物垃圾,不許使用含有毒殘留物的化學物質,不許使用泡沫塑料,禁止開展帶引擎的水上運動項目,晚10時至次日早7時禁止大聲喧嘩……
走在島上,筆者發現不少房屋頂上裝了太陽能板,路燈也以太陽能為主,不時有游客騎車從身邊經過。傍晚時分,海灘上已是一片安靜,筆者偶遇一名島民以傳統方式在海邊用網兜撈魚,不一會兒,便撈到了幾只螃蟹和幾條魚,說是準備用這些魚蟹作誘餌,出海釣大魚。
近年來,泰國倡導BCG(有機、循環與綠色)經濟模式,積極促進特色小鎮的旅游開發與生態保護平衡。泰國達叻府旅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這里不允許外來汽車上島,提倡自行車與電動車出行,對外來游客上島人數有限制,上島時間限于每年10月至次年5月之間。每年6月至9月,屬于馬克島生態修復期,不對外開放。
筆者還參觀了島上一個名為柔佳藝術工作室的扎染坊。扎染坊主人表示,扎染坊所用的印染材料均取自島上天然植物及礦物質,須在日出之前采摘,按照傳統方式發酵,沒有任何添加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