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中國債券信息網顯示,2023年河南省支持中小銀行發展專項債券已完成招標,實際發行規模為282億元。據《中國銀行保險報》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已有遼寧省、安徽省、廣東省等發行支持中小銀行發展專項債券,發行總額超1800億元。
據披露,河南省此期專項債實際發行規模為282億元,與計劃發行規模一致,發行期限10年,票面利率3.01%,每半年付息一次。債券用于支持包括新鄭農商銀行、鞏義農商銀行、宜陽農商銀行等19家農商行和7家農信聯社,共26家中小銀行補充資本。從注資方式看,河南投資集團將采取間接入股的方式注資。
記者梳理發現,今年以來,已有黑龍江、廣西、寧夏、遼寧等1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總計發行17只中小銀行專項債券,發行總額超1800億元。從支持對象看,農信系統獲得較大支持。如四川發行中小銀行專項債54億元,其中17億元用于支持農商行和農信社;貴州發行中小銀行專項債50億元,向21家農村中小銀行機構補充資本金;廣西壯族自治區發行84億元中小銀行專項債用于當地農信系統21家農商行、農信社、農村合作社。
自2020年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允許地方政府依法依規通過認購可轉換債券等方式探索合理補充中小銀行資本金的新途徑后,地方政府發行中小銀行專項債熱情頗高。據記者不完全統計,2020年中小銀行專項債實際發行規模為506億元、2021年實際發行規模接近1600億元、2022年實際發行規模為630億元。今年內發行規模已遠超去年全年水平。
商業銀行補充資本主要包括內源性和外源性兩種方式。內源性主要以自身留存利潤為主;外源性補充則包括增資、IPO、可轉債、定增、永續債、優先股、二級資本債等方式。
專項債即是中小銀行補充資本金的重要途徑之一。今年3月,原中國銀保監會發布的文件提到,為促進中小銀行補充資本,監管部門會同財政部門,三年累計支持20個省(區)發行5500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補充600余家中小銀行資本。
中小銀行作為我國金融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面臨較為急迫的資本補充壓力。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全國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為14.77%,城商行、民營銀行、農商行的資本充足率均低于行業整體水平,分別為12.54%、12.15%、12.07%。
10月,惠譽博華發布的《中國銀行業季度跟蹤報告(2023年上半年)》顯示,二級資本債與永續債是銀行外部資本補充的重要渠道,伴隨下半年專項債額度繼續釋放及中小銀行專項債集中發行,中小銀行資本下行壓力有望得到一定緩解。
多名專家表示,中小銀行資本補充要“內外兼修”。“應建立起中小銀行資本補充長效機制,通過內外源相結合方式進行資本補充。”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金融管理部門要加強協調,統籌配合,繼續加強對銀行補充資本的支持力度。
來源: 中國銀行保險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