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的靈魂,軟件行業既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也是制造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的關鍵支撐。在加快建設現代產業體系的當下,位于西安高新區的絲路軟件城內,以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塑造發展內核的24.4平方公里內,正在發出新時代軟件信息發展的“高新之聲”。
壯大產業集群 提升創新含量
奕斯偉12英寸大硅片項目產能全國第一,美林數據位列全國工業大數據企業排行榜第一,易點天下等企業入選全國軟件百強企業……在絲路軟件城各類高能級創新平臺的“滋養”下,入駐企業不斷突破科學前沿和關鍵核心技術,為軟件信息行業發展撐起了“堅實基底”。
西安高新區絲路軟件城 供圖 西安高新區管委會
對于軟件城內企業的創新發展,西安軟件園發展中心主任何惠明表示,西安高新區一直以來堅持把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放在首要位置,充分發揮科技第一生產力作用,圍繞秦創原“三器”示范平臺建設,不斷優化創新孵化生態,持續構建“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園區”全鏈條孵化體系,打造具有軟件產業特色的“西軟眾創”孵化品牌。
伴隨產業孵化能力而來的是一系列硬科技創新成果接連涌現——諾瓦星云為杭州亞運會開閉幕式現場獨家提供視頻顯控全鏈路解決方案;紫光國芯研發的SeDRAM(異質集成嵌入式動態隨機存儲器)技術和平臺,處于全球領先水平;北極雄芯自主研發的首個基于國內《芯粒互聯接口標準》的Chiplet互聯接口PBLink回片測試成功;訊飛超腦信息攻關的AIoT芯片級降噪解決方案、近場定向拾音降噪算法等關鍵核心技術,達到了國際水平……區域智能終端研發能力不斷躍升新臺階。
在集群化發展的吸引力下,兩年時間里,共引進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物聯網、信息技術服務、光伏儲能、智能終端等行業企業(項目)超過62個,西安高新區軟件和信息服務業規上企業營收從2021年的530億元提高到2022年的654.1億元,增量達到124億元,軟件行業增加值占高新區GDP的比重由17.8%提高到19.3%,提高了近2個百分點;實現進出口貿易總額從2021年的24.3億元增長到2022年的28.9億元;軟件企業數從4100余家增長到目前的4300余家,其中規上企業從197家增長到252家,億元以上企業由61家增長到81家,研發機構從150余家增長到180余家。軟件名城提檔升級步伐加快。
推動產城融合 完善產業生態圈
“隨著產業的加速聚集,絲路軟件城居住人口規模日益擴大,對‘醫、住、學、游、行’等城市配套需求也更加迫切。因此在兩年的規劃發展中,我們緊緊圍繞‘一年全面開,三年出形象,五年精治理’建設目標,不斷加大對社會民生和公共配套項目集中建設和投用,進一步推動區域升級發展。”11月30日,絲路軟件城建設兩周年新聞發布會上,高科軟件新城建設公司黨支部書記、總經理田向群介紹建設情況時表示。
絲路軟件城內配套建設的西安啟迪兒童醫院 供圖 西安高新區管委會
高端的產城融合業態,必然是產業、商業、住宅、民生的融合發展。隨著產業的加速聚集,絲路軟件城居住人口規模日益擴大,城市配套需求也更加迫切。在11月27日絲路軟件城重點項目投用儀式上,22個社會民生和公共配套項目集中投用。除了已建成的19所中小學,另外還規劃建設新學校20所,全部采用“名校+”。人才公園、灃惠綠道等多個綜合公園和20多個口袋公園,使絲路科學城新增綠化61.64萬平方米;先后打通48.7 公里道路,貫通80公里道路,完善30余公里城市路網,開通社區巴士S10、“西安捷巴士”等公交路線,有軌電車已全線軌通,片區“交通暢行”。讓“實力、科創、品質、幸福”的高新新面貌在絲路軟件城得到了彰顯。
絲路軟件城內建設的綠地公園 供圖 西安高新區管委會
以產業為引領,以城促產激發區域發展活力的絲路軟件城,堅守發展軟件產業初心,產業規模不斷壯大,人才聚集效應顯著,成為陜西省、西安市軟件產業的核心承載區。
在陜西省再次提出搶抓數字化發展機遇的當下,西安高新區以絲路軟件城的建設發展為主要窗口,將進一步加速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布局,支持信創產業生態、推進園區跨區域協同,優化產業和空間布局,加快從“規模擴張”向“結構升級”躍升;實施“三項改革”成果轉化,助力奕斯偉RISC-V創新生態,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一鏈一軟”合作,加快從“招大引強”向“培大育強”躍升;搭建先進光子產業技術平臺,挖掘華為等研發總部“價值鏈”潛力,鼓勵新型研發機構助力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加快從“做大產業”向“做優生態”躍升;爭取獲批全國軟件信息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搭建市場化人才實訓平臺,鼓勵產業平臺全球招才引智,同時補齊政策、智庫、基金等產業抓手,加快從“軟件產業促進”向“數字產業引擎”躍升,真正實現軟件產業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這一目標。
(來源: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