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上海二手房成交規模跌入1.5萬套“榮枯線”,各種賣房段子又出現了。近日,各微信群開始流傳一張“賣房獎勵奧迪A4L”的業主房源推廣傳單。
從內容上看,業主承諾2023年12月30日前出售該房源的,不僅給出帶看送現金的獎勵,還送3臺蘋果15手機,并承諾“動態”降價5萬元。
某頭部中介品牌張逍遙表示:“這張圖我沒見過,不過這種事情經常發生,有些業主會懸賞激勵經紀人快速成交。不過我們除了中介費以外,別的(獎勵)都不要的,就算我們知道有很多房東懸賞,也都只收中介費。”
“見過最狠的是直接送奔馳E級車,或者直接懸賞20萬元人民幣。通常中環或者內環的業主,房源標價高,如果急售,給懸賞的幾率挺大。”
在未能驗明真假的情況下,這些“懸賞”都不約而同地傳遞出一個信號——市場轉冷。
上海21世紀不動產某門店店東李小憶在朋友圈表示了質疑:
他說:“市場并沒有這么冷清,他們20人的團隊在11月做了65萬元業績,算是行業中等水平。兄弟門店20人團隊做了100萬元業績,這兩天正在外地團建吃大閘蟹。”
上海中原地產市場分析師盧文曦表示:“初步估計,11月份上海二手房成交在1.4萬套左右,10月份超過1.2萬套,去除國慶長假因素,這個交易規模還算可以。”
“市場比較好的時候,比如2020-2021年,或者今年3-4月份,20個人的店,管理比較好的話,每月業績做100萬元不算難。但現在市場相對冷一些,能做100萬元比較難。但既然有店做到了,也說明市場不至于那么差。”李小憶補充說。
盧文曦說:“小型房產經紀在當前交易量的情況下,影響還不大,如果成交量低于1.1萬套,才會有明顯寒意,但就頭部中介而言,1.5萬套是真正的‘生死線’,因此11月份的成交量只能說勉強喘了口氣。”
不過,盧文曦指出,目前二手房和市場的寒意已經傳導到了新房市場,從近期的開盤認籌和觸發積分來看,兩極分化極其明顯。
11月部分新項目開盤去化并不理想,成交面積僅8萬多平方米,甚至有1周成交量下探至2萬平方米,幾乎和過年時期交易量相當。最后一周在翹尾效應勉強支撐下反彈,但交易量也未觸及20萬平方米的“冷熱線”。
市場一冷,項目營銷動作便開始加大了。
李小憶房產經紀團隊也接到了新入市樓盤的合作邀約,邀請帶客戶看房,合作價格差異也很大,有的房源總價600萬元但傭金只有2萬元,通常來說,絕大多數返傭在1%左右。
與此同時,上海市場“久違”的帶看方式——攔截,就是俗稱的“小蜜蜂”,又多起來了。
“小蜜蜂”們坦言:“我們能拿到的點數是1.6%,但是可以把1%返給客戶,我們自己只拿0.6%。”
這意味著,周邊范圍近500萬元總價的住宅,“小蜜蜂”攔截客戶、帶看并成交之后,就能拿到3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