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從國務院印發《關于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到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五篇大文章”重要部署,普惠金融的重要性進一步被強調,支撐普惠金融發展的政策制度也更加健全。
有研究機構認為,全球銀行業面對數字時代的機遇和挑戰,加快數字化轉型、打造數字銀行是必然的選擇。隨著我國數字經濟蓬勃發展,金融科技迸發出創新活力,國內銀行業已進入數字化轉型的加速期。
在此過程中,民營銀行成為數字銀行積極的探索者。與傳統銀行不同,數字銀行以互聯網和移動終端為基礎建設,通過線上渠道提供綜合性金融服務,給客戶帶來新型金融體驗。
自2014年首批民營銀行成立以來,其以普惠金融作為主要戰略方向,而部分民營銀行采取了數字銀行的路徑進行錯位發展,通過發揮金融科技的力量推動普惠金融創新,取得了喜人的成績,是我國銀行業探索發展數字銀行的階段性成果。
其中,作為我國首批成立的民營銀行、同時也是全球領先的數字銀行,微眾銀行憑借天然的金融科技基因,秉承“讓金融普惠大眾”的初心使命,近九年來專注為小微企業和普羅大眾提供差異化、有特色、優質便捷的金融服務,已逐步構建起高效、可持續的數字普惠金融服務模式。
自研系統架構奠定普惠基礎
在我國,普惠金融有著巨大的市場需求,然而,在原有的金融服務體系下,普惠金融的客觀屬性決定了相關業務風險較大、成本較高且回報率相對較低。傳統金融服務受成本和架構的限制,難以精準匹配金融資源和覆蓋長尾客群。
在此背景下,數字銀行應運而生。其通過在線渠道提供金融服務,并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來提高金融產品匹配度以及風險管控效率,為普惠金融服務開辟出一條新路。
有專家認為,部分民營銀行股東天然具有互聯網和場景基因,同時,民營銀行受制于“一行一店”的限制,無法倚重傳統的線下展業方式。因此,多方面因素決定了數字化是民營銀行發展的必由之路,通過線上化、數字化和智能化來進行業務創新。
站在互聯網技術發展的潮頭,數字化對于年輕的民營銀行而言恰逢其時,也是其實現差異化競爭和高質量發展重要抓手。
成立于2014年12月的微眾銀行是國內首家數字銀行,緊抓金融科技時代機遇,其在數字銀行領域逐步夯實全球領先的地位。
以普惠金融潤澤千家萬戶是微眾銀行的初心和定位,那么,如何用科技手段打破傳統的服務模式,真正提升金融服務覆蓋面、可得性和滿意度?
從建行之初,微眾銀行就打造了一個完全不同的“心臟”。據了解,該行基于“開放蜂巢Openhive”技術,利用標準化硬件和開源軟件,自主研發了國內首個基于安全可控技術的全分布式銀行系統架構,成功建立同城多中心多活架構,其高可用、高彈性、高擴展的特點使得微眾銀行能夠支持海量的客戶規模及高并發的交易量,這為其后續普惠金融業務發展提供了技術的可能性。
基于此,微眾銀行將單賬戶每年IT運維成本降低至2元,不到國內外同行十分之一的水平。該系統上線以來,實現了24×365無間斷運轉。截至2022年末,微眾銀行產品綜合可用率高于99.999%,超越電信級標準;單日金融交易筆數峰值達10億筆,支撐微眾銀行服務全國逾3.7億個人客戶和超410萬家小微市場主體。
經過多年沉淀,微眾銀行構建了“ABCD”(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金融科技戰略,將前沿技術應用在自身金融業務實踐中,有效滿足普羅大眾和小微企業小額高頻金融需求,以領先的金融科技能力為普惠目標奠定了基石。
數字科技破解小微企業痛點
服務小微企業和大眾客群都屬于普惠金融的范疇,如何滿足這些長尾用戶的金融需求,一直受到全社會的關注。
日前,國務院發布《關于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了推動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路徑,要求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和實體經濟多樣化的金融需求,切實解決貸款難貸款貴問題。
近期舉行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也明確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其中,普惠金融被視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環節。
致力于深耕普惠金融的微眾銀行,積極發揮數年來積累的金融科技優勢,創新并持續升級包括信貸產品在內的各類金融服務,真正將普惠服務延伸至長尾客群。
小微企業是實體經濟中不可或缺的“毛細血管”,而為其“活血化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直以來,傳統金融服務小微企業存在著服務成本高、風險成本高、運營成本高的“三高”難題。
數字銀行的出現讓解決這些問題變為可能。微眾銀行以數字科技優勢打造全鏈路服務生態,更加高效、精準地將普惠服務觸達小微企業,助力小微企業全周期成長。
據了解,微眾銀行依托數字化大數據風控、數字化精準營銷、數字化精細運營的三個數字化手段,走出了一條“成本可負擔、風險可控制、商業可持續”的小微模式——“微業貸”模式。
首先,借助數字化大數據風控,微眾銀行能更好地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實現“敢下沉”,從而降低用戶的使用門檻,讓小微企業擁有真實的“獲得感”。
其次,數字化精準營銷幫助微眾銀行精準地找到小微企業主,在迅速擴大覆蓋面基礎上,降低獲客成本,實現“能下沉”。
最后,數字化精細運營以企業經營為核心,更好地與小微企業快周轉的需求相匹配,提升小微企業的使用體驗,進一步降低微眾銀行的運營成本,服務好小微企業的全生命周期,使得用戶獲得高效的服務。
截至2023年6月末,“微業貸”已輻射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累計超410萬家小微市場主體申請,累計授信客戶超120萬家,累計授信金額超1.3萬億元。年營業收入在1000萬以下企業占企業客戶總數超70%,超50%的授信企業客戶系企業征信白戶。
便捷金融服務惠及大眾客群
襄助小微企業只是微眾銀行踐行普惠金融的一個側面,該行在個人金融業務方面同樣持續探索創新,將優質金融服務滲透到個人用戶,包括城市中低收入人群和偏遠、欠發達地區的廣大民眾。
早在2015年,微眾銀行就推出了面向個人的數字普惠金融產品“微粒貸”,實現從申請、開戶到借款、還款全程100%線上操作,開創信貸服務新體驗。
“微粒貸”可以滿足個人用戶靈活的資金需求,解決了其“貸不到、不及時和不方便”三大痛點,顯著提升了個人對于金融服務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這款全線上、純信用、隨借隨還的信貸產品,將便捷的信貸服務惠及大眾客群,已輻射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末,“微粒貸”約46%的客戶來自三線及以下城市,逾81%的客戶為非白領從業人員,約85%的客戶為大專及以下學歷,約17%的客戶為“首貸戶”(此前無人行信貸征信記錄),為各類人群提供了平等、優質的消費信貸服務。
此外,微眾銀行于2022年正式推出普惠型財富管理品牌“微眾銀行財富+”,從產品引入、上架、銷售三大模塊優化產品管理體系,并打造以客戶需求為出發點的理財師管理機制,為不同資金狀況、不同風險承受能力和不同投資理財需求的用戶精選各類產品,提供多元化資產配置選擇。
“微眾銀行財富+”以“財富+一點,生活好一點”為品牌主張,幫助客戶在凈值化市場中做好資產配置,支持更廣泛群體實現財富保值增值,助力人們實現美好生活愿景。
有研究機構認為,普惠金融如何長效發展是全球銀行體系共同的課題,獲客難、效率低、風險大等短板亟待補足。數字化作為當前降低金融服務成本、提升金融服務包容性最受認可的解決方案,有望成為助力普惠金融事業攻堅突破的利器。而微眾銀行已經通過自身實踐證明,數字銀行模式在提升普惠金融效能方面更具有效性。
搶占時代機遇,微眾銀行已走在全球銀行業數字化發展的前列。通過“微粒貸”“微業貸”“微眾銀行財富+”等一系列普惠金融產品,該行用科技創新延展普惠服務半徑,讓更廣泛的企業和人群享受到便捷優質的金融服務,成為推進數字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的行業范本。
來源: 投資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