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與算力迅速發展的背景下,今年以來光通信模塊的需求非常強烈。截至12月5日收盤,今年以來光通信指數上漲幅度逾60%。
多位通信行業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光模塊向更高速率邁進,硅光技術有望匹配降本、降功耗等云廠商客戶的核心訴求。2024年硅光方案在400G、800G光模塊的需求中有望起量,在1.6T時代的滲透率預計進一步提升,產業趨勢明確。”
AI不停算力不止
據悉,硅光子技術用激光束代替電子信號傳輸數據,是一種基于硅光子學的低成本、高速的光通信技術。
華泰證券通信行業分析師王興表示,“長期來看,硅光技術的落地有望以光通信行業作為起點,未來或進一步向車載光學、陀螺儀、生物傳感、光子計算等更廣闊的光電子市場延伸,帶來產業鏈廠商多元化的發展機遇。”
公開資料顯示,光模塊主要應用于電信市場和數據通信市場,預計到2025年,全球電信、數通(數據中心)光模塊市場規模將分別增長至39.85億美元和73.33億美元。
“無論是GPT5還是AI agent,都逐步形成了AI的基礎設施,大模型之‘大’的意義已在今年下半年逐漸顯現,2024年則會體現得更加明顯。AI不停,算力不止。”國盛證券通信行業分析師宋嘉吉認為。
他還表示,光模塊的盈利能力隨技術升級而變化,之前每代約4至5年,而在AI算力的推動下,升級周期大幅縮短,1.6T周期有望加速到來,背后代表著盈利能力及頭部效應的持續強化。
產業鏈公司加速升級迭代
近日,全球光模塊龍頭中際旭創在深交所互動易上表示,公司從今年二季度起受益于全球AI大客戶的800G持續增長的需求,2023年三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長了52.01%。目前,公司正在持續建設新產能提升交付能力以滿足AI大客戶在400G/800G及未來更高速率的光模塊的需求。
王興認為,2024年頭部廠商有望實現400G、800G硅光模塊的批量出貨,且有望在1.6T硅光模塊的送樣中取得先發優勢。另一方面,頭部廠商有望向上游進一步延伸至硅光芯片的設計環節,產業鏈參與程度深化。
“不少光通信模塊產業鏈的上市公司加速產品升級迭代,是一個非常積極的信號。這表明不少公司在不斷適應市場需求,加強技術研發,推動產品升級,保持市場競爭力。”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表示。
據悉,我國光模塊企業全球地位持續提升。知名光通信市場機構LightCounting此前公布2022年全球光模塊TOP10榜單,中國廠商包攬7席,分別是中際旭創、華為(海思)、光迅科技、海信寬帶、新易盛、華工正源、索爾思光。
光迅科技表示,市場需求的主流是200G、400G和800G光模塊產品,1.6T屬于下一代產品,當前在積極推進送樣測試,目前市場需求尚未起量。而800G光模塊產品的需求主要是在海外,目前公司已有少量產品出貨。
太辰光相關人士則表示,光波導芯片適用于光模塊領域。同時有序推進系列高速率有源產品的研發和量產,800G光模塊正在測試中。
“公司800G光模塊類產品可用于CSP(云服務提供商)廠商和ICP(網絡內容服務商)數據中心等。同時,公司800G光模塊對應PCB的多款產品已獲多個客戶驗證通過,實現批量供貨。”景旺電子表示。
(來源: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