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青島市民反映稱,有一座地鐵站已建成5年多時間,卻一直沒有開通運營。這座地鐵站是青島地鐵11號線鰲山灣站,周邊幾公里全是灘涂,雜草叢生。
大家都知道修建一座地鐵站耗資不菲,為什么建好了又不用呢?如果不用,那當初為什么又要規劃建設呢?
青島市相關部門答復,這個地鐵線路是符合城市總體規劃的,但是它進行了適度超前的規劃,因此導致目前鰲山灣站外面暫時還沒有建起市政道路或者公交站點這些配套設施。可能現在看上去不是那么合理,只能說到了某一個時間節點,它最終的一個形態是合理的。
然而這樣的解釋,并不能說服大多數人。修建一個地鐵站,可不是小孩子搭積木玩過家家,難道僅僅就是一個“適度超前規劃”就可以解釋得了的?既然建了,那就應該在改善周邊交通基礎設施的前提下盡快啟用,如果長達5年多的時間不啟用,足以說明當初的規劃不是“適度超前”,而是存在很大問題。再者說來,鋼筋水泥的地鐵站也是有使用壽命的,幾年不用,就可能老化了,再啟用需要重新裝修建設,那么之前的投入,豈不是等于打了水漂?
2018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建設管理的意見》中提到,“加強對居民區、商業區、交通樞紐等客流密集區域的覆蓋”“規劃期限一般為5—6年”。當地把地鐵站建在一片完全沒有開發的灘涂當中,已經不符合《意見》的要求;同時5年沒有啟用,也超過了《意見》所指的五六年的規劃期限。
這個刺眼的地鐵站,也是對各地城市規劃建設的一個警醒,那就是如何更合理地使用建設資金,以及規劃能否更加精準一些,而不是盲目“超前”。
(來源:深圳特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