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商州城區仙娥湖東路丹江干流左岸圍欄陸續拆除,一條嶄新的濱水廊道露出真容。廊道從構峪橋延伸至二龍山水庫壩下,總長1.7公里,優美的綠色長廊吸引了周邊市民和晨跑愛好者紛紛前來打卡游玩。
河道是城市的血脈,也是城市最美景觀之一。近年來,商洛市堅持綠色生態發展理念,厚植優質山水環境,將河道功能與城市景觀相結合,在河道原地的基礎上進行綜合整治,大力開展城市修補、生態修復,實施了黃沙河、馬蓮峪河、南秦河、丹江干流等多個生態修復項目,不斷延伸拓展城市悠閑空間,刷新城市顏值。如今,一條條“知水、親水、樂水”的生態景觀長廊成為城市發展建設中的“水客廳”。
仙娥湖東路河畔,柳葉依然繁茂、湖水清澈,寬闊平整的塑膠步道、隨處可見的休閑座椅、挑空加寬的觀景臺,一步一景,步移景異,一幅幅人景合一的美好畫面,極大改善了西片區水生態環境,并成為商州城區新的康養休閑打卡地。
仙娥湖東路部分堤防修建于2002年。今年3月,商洛市啟動實施了仙娥湖東路生態修復項目,于11月建成開放。項目建設內容包括人行步道拓寬、河堤修復、河岸美化及附屬設施工程,打造了“水之源、人之源、愛之源、城之源”4個節點,提升親水景觀和休憩平臺,滿足市民和游客的休閑、健身、觀景等需求。
項目的實施,不僅美化了城市環境,也提升了周邊居民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我是前年在這里買的房,當時門口還是一條狹窄的人車混行道路,周邊的環境和交通條件一直是我的‘心病’,甚至一度后悔在這買房。沒想到短短兩年時間,這里的環境大變樣,出門就是沁水廊道,旁邊就是博物館。”家住江山臻境小區的劉女士剛剛搬進新家,對家門口煥然一新的居住環境贊不絕口。
今年3月,同步啟動實施河道修復的,還有馬蓮峪河。
華燈初上,走進七巧馬蓮,夜色中的馬蓮峪河光影變幻,音樂噴泉絢麗多彩,到處可見散步、跳舞的人群。
“隨著城市發展,處于城鄉接合部的馬蓮峪,河兩岸蓋房的、建廠的、修路的越來越多,這里挖、那里填,有的把河道當成垃圾場。久而久之,河床被破壞,河道被阻塞,馬蓮峪河變成了一條干河、臭溝,夏天蚊蠅滋生,大煞風景。”談起以前的景象,市民王先生直搖頭。
為徹底破解河道臟亂差難題,馬蓮峪河修復項目通過引南秦河入馬蓮峪河、河道清淤疏浚、修建攔水壩等工程,在河道兩岸加寬鋪設人行步道,并進行綠化、亮化、美化;在河道設立5處閘口,蓄水形成水面景觀;在河面架設2座人行拱橋,結合相關景點設計了蟒龍古泉、中央水塔等7個節點,寓意“七巧馬蓮”。
說起馬蓮峪河的變化,市民劉女士豎起了大拇指:“馬蓮峪河附近有雅琪、泰宇等多個住宅小區,人流量較大,以前沒有休閑娛樂的地方。休閑長廊建成后,滿足了市民休閑、游玩、運動的需求,也為大家帶來了豐富的景觀感受?!?/p>
談到生態修復帶來的巨大變化,南秦河生態治理是近年來商洛市實施生態治理的一個典型。
南秦河生態治理項目是商州區2023年10項民生實事項目之一。項目西起南秦水庫、東至兩河口,全長10公里,總投資2.4億元。其中,一期項目西起迎賓大道、東至兩河口,全長2.3公里,累計投資1.4億元。通過對河道景觀修復,打造了商州城區第一個實現智能化管理的高品質公園——南秦河生態公園,現已建成投用。
初冬時節,城市梧桐、銀杏等多種景觀樹色彩斑斕。走進市區南秦河生態公園,鳥語花香的河畔、絢麗多彩的塑膠步道、朦朧輕盈的水霧噴泉,讓人仿佛漫步于仙境一般。值得一提的是,這里的智能跑道能夠記錄個人的健身數據;太陽能光板座椅能為手機提供無線網絡連接和充電功能;智能健身屏自帶教學示范平臺及錄像、打分評級等功能。“科技+景觀”的布局,讓城市景觀更具溫度和活力。“我們通過實施河堤修復、清淤疏浚、鋪設污水管網、兩岸生態治理等工程,打造‘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綠色生態長廊、旅游景觀長廊和休閑健身長廊。”南秦河生態公園工作人員師銳向記者介紹。
目前,南秦河生態公園修建了東西向貫穿濱水沿線的休閑漫步帶、花海公園、松林迎客、歡樂天地、福祿廣場等景觀,營造出了靜謐森林、濕地綠心、花間漫步等不同風格、不同功能的生態主題分區,極大改善了南秦河沿岸的人居環境。
如今的商州,河道景觀化、河流生態化、沿岸美景化的生態廊道初步形成,一幅山、水、人、城和諧相融的美好生活場景不斷延伸擴展,人民幸福指數不斷攀升,也將持續擦亮“22℃商洛·中國康養之都”品牌。
來源:西北信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