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份以來,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等主要銀行向非國有房企投放房地產開發貸款300多億元,其中近兩周投放140多億元。
具體來看,工商銀行近兩周對非國有房企貸款新增投放近50億元,占全部房地產貸款新增投放的比重穩步提升;11月份以來,農業銀行向非國有房企投放貸款超過50億元,支持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中國銀行累計向民營房企發放房地產貸款超40億元,并提供多元化金融支持;建設銀行累計向民營房企發放房地產開發貸款50多億元,保持民營房企房地產貸款平穩有序投放;交通銀行近兩周累計向非國有企業發放房地產貸款30多億元。
股份制銀行方面,自11月17日以來,廣發銀行累計向非國有房企項目投放開發貸款近10億元,積極推進多家民營房企項目開發貸款授信審批。浙商銀行11月份單月實現房地產項目類貸款投放近50億元,其中混合所有制及民營房企占比超90%。
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近期,商業銀行對于房地產企業,特別是民營房企的關注與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從前期與企業一對一交流或開展座談,到加大對房企的貸款投放力度,并已取得實質性進展,說明商業銀行積極高效落實金融管理部門工作部署,在穩定行業現金流的同時,也有助于進一步引導改善行業預期。
“大型銀行具有帶動及示范效應,后續預計會有更多銀行關切房企訴求,切實解決房企融資存在的問題,加大對民營房企融資的支持。”中指研究院企業研究總監劉水表示。
不過,劉水也提到,目前部分房企在融資方面還存在一些挑戰。一方面,民營房企債務違約時有發生,企業經營受到市場調整沖擊較大,影響了投資人和金融機構對民營房企的投資信心;另一方面,民營房企受市場影響后經營狀況及資產狀況有所下降,部分金融機構為防風險對融資要求條件較高。為此,劉水建議,商業銀行從行動上“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優化考核機制“盡職免責”。同時,在信貸方面進一步向民營房企傾斜,加大支持力度。在增信發債方面,參與創設風險緩釋工具、債券承銷,積極參與增信發債服務民營房企。此外,商業銀行還可以幫助房地產企業做資金托管、存量資產盤活等。
中指研究院日前發布的《中國房地產市場2023總結&2024展望》報告提到,展望未來,政策仍將側重緩解房地產企業的資金壓力和防控風險,金融機構或繼續加大對房企的資金支持力度,并將政策細化落到實處,企業融資環境有望改善。
來源: 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