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又有一外資券商獲批業務許可。首家新設立的外商獨資券商渣打證券日前獲得《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并計劃于2024年上半年正式展業。近年來,外資參控股券商在華展業動作頻頻,目前全市場外資參控股券商合計達17家,還有3家仍在排隊等待設立批復。此外,還有多家外資機構積極拓展另類投資等新業務資質或業務牌照。
渣打證券即將“入場實操”
據悉,渣打證券(中國)有限公司(簡稱“渣打證券”)已獲得中國證監會頒發的《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計劃于2024年上半年正式展業。此次渣打證券獲準開展四類證券業務,包括證券經紀、證券自營、證券承銷、證券資產管理(限于從事資產證券化業務)。
值得注意的是,渣打證券也是首家新設立的外商獨資券商,此前兩家外資券商——高盛高華證券和摩根大通證券(中國)則是由外資參股變更為外商全資控股。
渣打集團亞洲金融市場部主管、渣打證券董事長陳銘僑表示,渣打證券作為渣打集團在華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將進一步豐富和提升集團在華服務客戶資本市場需求的能力。
證監會官網信息顯示,渣打證券由渣打銀行(香港)有限公司全資控股,公司于今年1月19日獲批籌建,5月5日獲得北京市朝陽區市監局許可的營業執照,總部設在北京,注冊資本10.5億元。此前的2020年,證監會接收渣打銀行(香港)遞交的設立證券公司的申請材料;2021年8月,證監會正式受理渣打銀行(香港)的申請。
外資參控股券商合計達17家
今年以來,外資參控股券商在華展業動作頻頻。
此前的11月底,日本瑞穗證券株式會社(簡稱“瑞穗證券”)提交的《證券公司設立審批》申請材料已經獲得證監會接收。12月8日,證監會官網顯示,瑞穗證券已于11月29日對申請材料進行了補正。瑞穗證券是日本最大的金融控股集團之一日本瑞穗金融集團旗下的金融機構。
部分外資券商還在積極拓展新的業務資質或業務牌照。據中國證監會官網,2021年至今,證監會共核準了8家中小券商通過子公司從事另類投資業務,其中4家為外資參控股券商,包括星展證券(中國)、摩根士丹利證券(中國)、東亞前海證券、高盛(中國)。今年10月29日,匯豐前海證券向中國證監會提交《證券公司申請增加業務種類核準》資料,10月31日進度追蹤為“接受材料”,11月6日進度追蹤為“補正通知”。
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簡稱“中證協”)數據,截至2023年上半年末,全行業共有17家外資參控股證券公司,其中外資控股9家(外資獨資2家)。2023年上半年,外資證券公司總資產、凈資產、營業收入、凈利潤分別占行業整體5.60%、6.56%、7.15%、5.50%。中證協表示,近年來,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步穩蹄疾,證券行業發揮內外聯動的樞紐作用,“引進來”與“走出去”齊頭并進。
在17家外資參控股證券公司中,較為知名的包括高盛(中國)證券、摩根大通證券、渣打證券、瑞銀證券、瑞信證券、摩根士丹利證券、匯豐前海證券、野村東方國際證券、大和證券、星展證券等。
此外,目前正在等待設立批復的外資券商還有3家,分別為瑞穗證券、法巴證券(由法國巴黎銀行獨資)、青島意才證券(外資方為Intesa Sanpaolo S.p.A,即意大利聯合圣保羅銀行)。
外資金融機構加速在華展業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指出,要著力推進金融高水平開放,確保國家金融和經濟安全。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穩步擴大金融領域制度型開放,提升跨境投融資便利化,吸引更多外資金融機構和長期資本來華展業興業。
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局11月召開擴大會議強調,穩步擴大金融市場制度型開放。中國證監會11月召開會議指出,要統籌開放和安全,穩步擴大資本市場制度型開放,促進跨境投融資便利化。
實際上,伴隨著近年來金融業高水平雙向開放穩步推進,我國金融市場吸引力不斷增強,銀行、證券、期貨、支付等領域的外資金融機構紛紛在華設立分支機構或追加投資,加快布局在華業務。
今年11月,中國人民銀行公告稱,向萬事網聯公司核發銀行卡清算業務許可證。據悉,萬事網聯公司是萬事達公司(MasterCard)與網聯清算有限公司在中國境內共同發起設立的合資公司。獲得行政許可后,萬事網聯公司可在中國境內授權成員機構發行和受理“萬事達”品牌的人民幣銀行卡。這意味著,境外銀行卡清算機構正式進入中國市場。
今年5月26日,證監會表示,依法核準Morgan Stanley(摩根士丹利)在北京市設立摩根士丹利期貨(中國)有限公司(簡稱“摩根士丹利期貨”)。7月,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政府官網顯示,摩根士丹利期貨已完成工商注冊。這也代表,繼摩根大通期貨有限公司之后,期貨業第二家外資全資期貨公司誕生。
此前,匯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行長兼行政總裁王云峰表示,非常看好中國市場的發展潛力。匯豐中國2022年全年凈利潤超6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4%。從2021年到2025年,匯豐集團在中國的新增投資將超30億元人民幣。
(來源: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