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楊凌,“豐”景如畫。
楊陵區五泉鎮崔家寨村,叢叢簇簇雪白的菊花在種植基地里隨風搖曳,村民忙著采摘,一派田園豐收的美好景象。
依托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科教資源優勢和包抓企業助力,楊陵區楊陵街道夏家溝村種植的大田蔬菜迎來豐收。
楊陵街道元樹村種植的103畝蜜薯在經過三個多月的生長后,眼下也迎來首次成果“驗收”。
……
近年來,楊凌立足發展現代農業“國家隊”定位,從頂層設計上為鄉村振興聚思想、謀規劃、明路徑,全力構建“五聯一抓”鄉村振興工作機制,走活鄉村振興“新棋局”,打造鄉村振興“楊凌樣板”。
如今,楊凌53個行政村處處充滿著“農民富足、幸福安康”的歡慶氣氛,呈現出“產業興旺、景美如畫”的和美景象。
陜西楊凌呈現出“產業興旺、景美如畫”的和美景象
產業興旺激活內生動力
在今年11月份到來之前,元樹村黨支部書記李永軍不會想到,一顆小小的蜜薯會為元樹村帶來新希望。
“以前村里有閑地,集體經濟主要靠地租。主導產業要發展什么?又該如何發展?每一個問題都讓人頭疼不已。”提及前期村內的發展情況,李永軍連連嘆氣。轉機出現在“五聯一抓”工作模式開展之后。
蜜薯產業
2022年初,楊凌建立“科研聯生產、專家聯產業、企業聯市場、部門聯政策、黨員聯群眾、書記抓典型”的工作機制,拉開了“五聯一抓”推進鄉村振興的序幕,而這也成為元樹村擦亮特色產業“名片”的保障與基礎。
蜜薯成熟
今年年初,元樹村“兩委”立足本村實際,借助楊凌職業技術學院資源稟賦,引進發展蜜薯產業,使之成為壯大村集體經濟和農戶增收的又一致富產業,“我們因地制宜引進103畝蜜薯和100畝玉米,如今已經全部收獲。下一步的主要任務就是尋找銷路,種得好更要賣得好。”
轉資源為資產,變“輸血”為“造血”,楊凌正以“五聯一抓”機制為抓手,奮力打造鄉村振興“楊凌模式”。
技術幫扶筑牢發展信心
秋冬之交的楊凌,風景如畫產業興。
“楊凌示范區‘五聯一抓’機制運行以來,各包抓單位積極幫扶,幫助我們引進了菊花種植產業。目前,我們村集體共種植了70畝菊花,預計今年干花畝產量400斤左右,每畝可為村集體帶來8000到10000元的收入。”面對今年的收獲,崔家寨村黨支部書記張春孝喜不自勝。
引進菊花種植產業
對張春孝來說,“五聯一抓”機制的運行為村集體經濟發展帶來了曙光。
今年6月13日,楊凌示范區召開2023年鄉村振興暨“五聯一抓”工作會議,號召全區上下在鄉村振興實踐中展現新氣象、新擔當、新作為,以干部敢為帶動部門(單位)敢闖、企業敢干、群眾敢首創,奮力打造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引領示范區的楊凌樣板,為加快農業強國建設貢獻楊凌力量。
菊花種植產業
政府搭橋送政策,專家下田送技術,企業幫扶擴產業。如今,崔家寨村的農業產業發展正在煥發生機。
“目前我們已與黃山一家企業達成了訂單農業,下一步,將繼續以‘五聯一抓’為抓手,推動崔家寨村的鄉村振興工作進一步發展。”崔家寨村“五聯一抓”工作隊副隊長歐陽韶暉說道。
政策“搭橋”打造特色樣板
產業是鄉村發展的基石,也是經濟發展的命脈。產業引路,鄉村振興才有出路。
這一年多來,由西農大、楊職院和省雜交油菜研究中心、駐區企業以及楊凌兩級部門組建的53支聯合包村工作隊、8個專家服務團和協會,5600多名專家、師生結合各村特色,從產業發展、村集體經濟壯大、村容村貌提升、群眾收入增加、黨建引領、花園鄉村建設等方面發力,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一組信息見證發展底氣:
今年以來,楊凌將53個村分為10個示范樣板村、10個重點突破村、33個全面提升村三種類型,制定村級分類指標19條,取得積極成效。目前權家寨村探索開發金銀花茶,不斷提高產品附加值;椒生村、湯家村等村村容村貌明顯改善;崔東溝奶山羊養殖基地開工建設……
此外,特色現代農業“1123”工程提質增速,西紅柿制種基地、中以合作示范園綜合服務中心主體完工,建成良種試驗、經濟林果、設施蔬菜示范基地1.76萬畝,培育種苗4200萬株,推廣新技術8項、新品種24個。國際獼猴桃創新創業園、華陽化工復合肥水溶肥研發生產基地等重點項目建成投產。實施農村集體經濟“消薄培強”行動,積極開展閑置資產資源盤活利用,盤活農村集體資產資源81宗、農戶閑置宅基地和農房120宗。
新時代,新征程,新局面。堅持高位推動、聚集資源優勢、多方協同發力,楊凌正結合科教資源富集優勢,動員全社會全面參與鄉村振興,擦亮鄉村振興美麗底色,夯實鄉村振興經濟基礎,擘畫出一幅村美、民富、產業興的新圖景。
來源:陜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