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
10年來,成都加強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創新實踐,高水平建設國際門戶樞紐城市、高質量打造內陸開放高地,以對外開放的主動贏得經濟發展和國際競爭的主動。10年來,在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道路上,成都邁出鏗鏘步伐,持續實現新的突破和跨越。
從成都國際鐵路港駛出的中歐班列奔向遠方 圖源:成都發布
一個鐵路港,讓“區域門戶”躋身“世界門戶”
成都國際鐵路港地處“絲綢之路經濟帶”和“長江經濟帶”國家戰略交匯點,是貫徹落實“一帶一路”倡議和成都構建“國際陸海聯運”走廊的重要載體。
港區堅持服務四川、面向西部,輻射全國、聯通全球,強化網絡和拓展網絡,構建陸上運輸新通道,促進亞歐大陸合作共贏。
成都國際鐵路港擁有四川省唯一的國際班列通道優勢,其國際班列累計開行量達2.3萬列,輻已連通105個境外城市、30個境內城市,形成了中歐中亞班列、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中老中越班列等多向度班列協同運行格局,初步建立起以成都為主樞紐,西至歐洲、北至蒙俄、東聯日韓、南拓東盟的國際班列線路網絡和陸海貨運配送體系。
成都國際班列的開行,彌補了西部內陸不靠海不沿邊的短板,已成為支撐我國西部地區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通道,帶動四川筑就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新格局,也使成都由“區域門戶”躍升為“國際門戶”。
一個大平臺,從“試驗田”變“高產田”
成都深化改革創新,著力打造高能級開放平臺,改革開放“試驗田”正在變為“高產田”。
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成都青白江鐵路港片區 圖源:青白江區委宣傳部
四川自貿試驗區成都片區掛牌6年來,從成立成都創新金融研究院,實體化推動“一帶一路”金融服務中心建設,到深入推進“一帶一路”國際多式聯運綜合試驗區建設,再到打造“一帶一路”進出口商品集散中心,推進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
成都堅持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減環節、縮時間、降成本、增效率,不斷加碼營商環境的“含金量”,讓海內外市場主體紛至沓來,構建起更具競爭力的開放型產業體系,為地區經濟發展創造出了更多有活力的全新增長點。
一個朋友圈,化“合作優勢”為“發展勝勢”
經貿往來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內容,也是促進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
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下,成都經貿往來的“朋友圈”不斷擴大,國際友城和友好合作關系達104對,其中“一帶一路”共建國家中友城和友好合作關系達71對。
成都國際鐵路港一派繁忙景象 圖源:青白江區委宣傳部
良性的往來,有“進”亦有“出”,通過“走出去”“引進來”,大力拓展對內對外開放空間,成都不斷提升開放型經濟質效。10年來,成都外貿進出口增長近兩倍,成為中國西部“外貿第一城”。2022年,成都經濟總量突破兩萬億元,實現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8346.4億元,其中對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和地區進出口2690.9億元,占成都進出口總值逾三成。
一個會客廳,讓古絲路文明交匯地迸發新活力
在新發展階段,成都這座城市的外在形象和內在氣質,也正悄然變化。
位于成都國際鐵路港的亞蓉歐國家館,集合了歐洲、亞洲等地30多個國家的特色場館,不僅滿足“在蓉城,逛全球”的國際消費選擇,還搭建起“一帶一路”倡議沿線國家商品展銷、文化體驗的雙向交流平臺。
據統計,自2013年以來,亞蓉歐國家(商品)館共接待各類涉外團體300余批次、3000余人次,高質量舉辦國際交流活動30余場,已然成為成都對外交往的“國際會客廳”。
依托古絲路與新絲路的交匯,聚焦千年歷史迭代遺存的保護與活化、老成都原真繁華市井生活的還原與再現、天府文化與歐陸文化的交流與交融,成都在給市民游客帶來高品質的文旅消費新體驗的同時,還不斷傳播中國文化,有力推動了中外文化交流交往以及中外文明交流互鑒。
成都是共建“一帶一路”的參與者、見證者,更是受益者、互利者。我們期待,成都持續以更加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倡議建設、服務新發展格局為使命,不斷提升參與國際競爭和國際貿易的水平,積極打造國家向西開放戰略高地和參與國際競爭新基地,迎接“一帶一路”倡議的下一個十年。
來源: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