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55611”產業體系,加快各類產業集聚化發展;推進“雙中心”核心區建設,打造硬科技創新策源地;運用“暢融高新”對接機制,降低企業獲貸難度及融資成本;深化產教融合,推動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融合發展;完善配套保障,夯實企業發展基礎……西安高新區以優化要素環境“五板斧子”,助力產業發展,推進區域營商環境再上新臺階。
大刀闊斧改革創新,蹄疾步穩轉型升級。今年以來,高新區堅持以“營商環境突破年”活動為指引、“四個高新”建設為目標、各項創新改革為引擎,在培育新興產業、匯聚創新資源、提升金融支持、加強人才引育、夯實基礎保障等方面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力促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服務鏈深度融合,營造了產業服務最精準、要素流動最有序的營商環境,為高質量發展積蓄澎湃動能。
集群發展 打造高能級產業聚集地
“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是國家高新區的初心使命,而戰略性新興產業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近年來,西安高新區聚焦“55611”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推動營商環境更新升級,全力打造高能級產業策源地,走出了一條產業立區、產業興城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在光電子信息產業領域,形成了集“芯(集成電路)——軟(高端軟件)——端(智能終端)——網(智能網絡)”為一體的世界級光電子產業集群;在汽車產業領域,形成了集創新孵化、智能制造、智慧出行全生命周期服務于一體的汽車產業集群;在智能制造產業領域,形成了以西電集團、施耐德、特變電工等為龍頭企業的智能制造產業集群……
近年來,高新區電子信息、智能制造、汽車、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五大支柱產業規模不斷壯大,并成功培育出了電子信息、汽車2個“千億產業”及三星電子、比亞迪汽車2個“千億企業”,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閃存芯片生產基地和新能源整車生產基地。新興產業創新發展體系的構建,助推著區域經濟高質量“向陽”發展。
勇攀高峰 建設高水平創新推進器
開著新能源汽車前往網紅景點“打卡”,在高鐵上用5G手機觀看高清視頻,在酒店享受AI機器人的送餐服務……這些都是新興產業發展帶來的紅利。高新區充分發揮科創優勢,搶抓“雙中心”建設戰略機遇,強化核心技術攻關,不斷加快創新成果產業化轉變。
今年下半年,高新區“大國重器”建設進度加速,先進阿秒激光大科學裝置、高精度地基授時系統完成主體封頂,先進光子器件工程創新平臺等全面投用,為集中布局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全國重點實驗室等平臺項目提供有力支撐。目前,高新區已聚集大科學裝置2個,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等市級及以上創新平臺210家,其中國家級62個,以企業為主的創新平臺146個,多層次創新平臺體系正加速成型。
此外,高新區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成效顯著——維度生物牽頭研發的全國首款“SLM匹配式胸腰椎人工椎體”正式獲批上市;北斗金箭研發的空陸兩棲雙足輪多模式行走飛行仿生機器人,斬獲第七屆世界無人機大會“國際無人系統設計大獎”;法士特集團等單位參與完成的“特種車液力自動變速器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項目榮獲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目前,高新區已有80%以上的科技企業為自主培育、源自高校,80%以上的科技企業擁有核心技術、知識產權和自主產品,80%以上的科技企業擁有自主研發團隊,科創氛圍愈發濃厚、科創活力持續激發。
精準滴灌 激活高質量金融動力源
企業是經濟活力的源泉、科技創新的力量、吸納就業的主體;金融支持是企業發展的基石、現代經濟的血液,營商環境的關鍵。近年來,高新區各金融部門協同發力,引導金融機構通過完善風險評價體系,加大金融科技手段應用等方式合理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今年,高新區不斷豐富信貸產品,落地全省首單技術研發信用貸,推動全國首單技術交易產權ABS項目在深交所成功發行。鼓勵引導金融機構結合科技型企業特點研發“領航貸”“科創e貸”等10余款金融產品,推出“草莓貸”,幫助96戶農戶獲貸938.9萬元。持續加強“信易貸”“首信貸”產品推廣,為以“專精特新”企業為代表的中小企業授信超過1000家,新增授信規模超30億元,累計授信額超67.9億元,為中小微企業紓難解困。
為保障金融支持“精準滴灌、惠及萬企”,融資能力提升會、融資交流會活動走進軟件園、創業園等雙創前沿基地,暢融高新政金企對接機制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暢融高新”系列融資活動月月開展,“金融顧問團”為企業融資及政策咨詢提供“一對一”上門服務,走訪服務企業220余家,其中165家企業獲得授信,授信額度超52億元,“金融服務流動站”指導企業合理融資,服務企業近40家,精準破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難題。
聚才引智 構筑高品質人才生態圈
營商環境的核心是人才環境,人才是富國之本、興邦大計。近年來,高新區持續搭平臺、建機制、拓渠道,深入實施人才強區戰略,著力打造高品質人才生態圈。
今年來,高新區充分發揮科教人才資源豐富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雙向優勢,推動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融合發展,以“企業出題、高校答題”為主要方式,以“聯成果、聯人才、聯設備”為主要內容,開展技術創新、產品研發、人才培養、就業創業等合作,架起校企高效合作橋梁。截至目前,區內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中國科學院西安光機所、西北工業大學已累計孵化培育企業500余家,累計促進高校院所與企業簽訂優質項目488項。
此外,高新區積極統籌省內、省外兩個市場,持續加大高校畢業生“內留外引”力度,持續開展走進高校系列引才活動、高層次人才交流活動和專場招聘會,精準搭建“高校—人才—企業”對接平臺,廣泛建立人才輸送機制,吸引更多青年才俊走進高新、扎根西安、施展抱負。截至目前,高新區人才資源規模突破90萬人,累計聚集國家和省、市級人才超500名,本科以上學歷人才約30萬人,人才隊伍穩步擴大。
完善配套 打好高標準服務組合拳
“這是一家餐飲企業的負責人,為了店鋪能順利開業,他需要對天然氣進行報裝。為此他來到天然氣公司的營業大廳,了解報裝流程和所需的材料。”工作人員介紹,“如今,通過掃描二維碼,即可通過線上快速申報辦理,實現報裝業務‘零資料’。”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企業負責人在手機上進行簡單操作后,便成功提交了信息。
近年來,為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西安市在市、區兩級政務大廳實施“水電氣暖報裝一件事”,將企業用戶申請辦理的正式用水報裝、用電報裝、天然氣報裝、用熱報裝、外線審批事項聯合打包成“一件事”,持續在用水用氣用電報裝環節優流程、減環節、壓時限、降費用,極大地提高了辦事效率。在此基礎上,高新區持續加強用能服務保障,堅持以用水報裝“2110”模式、用氣報裝“四零”服務,用電報裝“三零”“三省”服務,全面提升企業服務能力,為用戶解除后顧之憂。
同時,高新區持續深化“標準地+承諾制”改革,高效率、高標準加快推進產業用地土地供應工作,加快完善標準地供地機制。截至目前,已累計出讓“標準地”12宗3511畝,實現產業用地100%標準化供應,助力項目建設駛入快車道。
優化營商環境是高質量發展的“生命線”,完善要素環境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關鍵密碼”。下一步,西安高新區將錨定高質量發展目標,在產業升級、科技創新、金融賦能、人才引育、服務保障五方面持續發力,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來源:西安高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