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投資增后勁項目建設是務實之舉,實現追趕超越工業倍增是基礎支撐。今年以來,渭南市以“三個年”活動為統攬聚焦工業倍增目標任務、全力推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全面建成黃河中游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范區提供了堅實保障。
截至10月底,渭南市500個市級重點項目全部開復工,累計完成投資1047.6億元,占年度計劃的87.5%,超序時進度4.2個百分點,131個市級重點項目竣工或投產。全市四季度集中開工項目67個,總投資107.7億元,年度計劃投資33.1億元,涵蓋新興產業、社會民生、基礎設施、黃河流域生態環保等多個領域。截至三季度末,已竣工省市重點項目50個,涉及省級制造業產業鏈項目5個,總投資12.3億元,預計實現年產值86.6億元,圣唐乳業二期等32個項目建成投產。
渭南市聚焦工業倍增總體目標,大力培育產業鏈龍頭企業,不斷促進產業鏈融通發展,域內紅星美羚、清潔能源、拓日新能、旭強瑞4家企業入選省級“鏈主”企業,勇拓機械入選全省數控機床產業鏈“頭羊計劃”,在此基礎上,積極組織開展全省制造業部分重點產業鏈第二批“鏈主”企業申報工作,推薦類似陜西蒲城海泰新材料產業有限責任公司這樣具有競爭力的企業,如白水杜康、圣唐乳業、木王科技等,分別申報全省白酒產業鏈、乳制品產業鏈、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產業鏈“鏈主”企業。為加快產業鏈的重塑和集群,我市通過聚焦“353”產業體系,以全市工業倍增重點項目為突破點,緊盯國家政策支持方向、產業發展導向和資金投向,圍繞產業發展、鄉村振興、生態環保等重點領域,不斷豐富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自主實踐,成功地壯大域內產業鏈“筋骨”,挺起了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脊梁”。
聚能項目建設 擴充提升工業園區承載力
今年以來,渭南市圍繞《渭南市推行“畝均論英雄”綜合改革實施方案》,謀劃2023年“畝均論英雄”工作重點,以畝均增加值等7項指標為重點,優化企業及園區評價指標體系,開展畝均效益綜合評價工作,并啟動“提升全市工業園區承載力三年攻堅行動(2023年-2025年)”,圍繞要素保障、服務能力等五個方面研究制定行動方案。針對目前全市工業園區發展現狀,將現有園區分為三個層次,分類分級指導園區開展工作。通過著力保障氣熱等生產要素,加快水電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持之以恒服務重點項目建設,進一步改善園區發展環境,不斷擴充工業園區承載力,為全市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夯實了堅實基礎。
聚力為企服務 持續蓄勢賦能高質量發展
只有牽住了優化營商環境這個“牛鼻子”,主動服務企業,助推項目建設,才能不斷解放生產力、提升競爭力。今年工作開局伊始,我市積極搶抓機遇,充分發揮“容缺+承諾制+并聯審批+全程幫辦代辦”制度優勢,通過主動服務,“一對一”幫辦指導企業解決方案設計、項目審批等各環節疑難問題,讓項目踩對節奏、趕上節點。
渭南市依托渭南市工業經濟發展促進中心和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平臺,整合充實線下、線上各類優質服務資源,打造“一站式”為企服務超市,先后促成18家銀行機構與42家企業達成合作意向,授信金額近200億元,以“保姆式”服務讓企業安心投資、專心經營、全心發展。
今年以來,渭南市繼續積極實施“工業倍增”計劃,突出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市上通過抓運行穩增長、抓產業鏈蓄動能、抓服務優環境等措施,全力推動全市工業經濟平穩向好。持續宣傳貫徹“省7條”和“市13條”措施,開展幫扶,鼓勵企業滿產達產;實施“鏈長制”工作機制,推動產業鏈發展。目前,陜化尿素工序裝備提升改造等168個項目開工建設,圣唐乳業二期等32個項目建成投產;印發《渭南市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開展“十行千億惠萬企”融資專項行動。用好“陜企通”平臺,開展“一起益企”送政策進企業活動,確保惠企政策精準直達。
來源:渭南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