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安康市漢陰縣深入貫徹營商環境突破年活動,聚力推進機制突破、疏堵紓困突破、納稅服務突破、政務服務突破、法治護航突破,取得了基礎性、關鍵性的實踐成果,形成了有特色、可推廣的良好經驗。
聚力推進機制突破。按照“科學統籌、精準調度、扁平管理、閉環落實”原則,統籌發展與安全,竭力穩增長,全力守底線,建立“1241”工作推進機制,既每日助企紓困早餐會制度,每周重點項目要素保障查詢制度、生態環保八部門周輪值巡查,每月經濟穩增長、項目謀劃、“五上”企業培育、安全生產調度機制,每半年招商引資晾曬機制。對重點工作緊盯不放、一抓到底、定期調度、跟蹤問效。今年以來,46個市級重點項目全面開工建設,完成投資89.7億元,累計招引項目80個,協議資金122.48億元。
聚力疏堵紓困突破。積極開展包企業、包項目、解難題活動,落實“惠企政策服務、要素保障服務、解決難題服務、指導調度服務”四項服務,為企業解決各類問題177個。通過“陜企通”“資源超市”“一碼投訴”等平臺,及時向企業精準推送各級各行業的重點惠企政策,為企業發放周轉金1941萬元,幫助倒貸3045萬元,擔保貸款1.05億元,落實配套獎補資金3722.73萬元。搭建全市首個跨境電商孵化倉,持續孵化培育新型跨境電商市場主體12家,2023年網絡交易額已達到7.9億元,較去年同比增長21.6%。建立“博士專家工作站”,發展炭基新材料產業園區,積極推進秦創原漢陰協同創新基地建設,設立科技創新引導專項資金200萬元,促進產業鏈和創新鏈深度融合,目前已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54家,高新技術企業12家,“瞪羚”企業當年新增2家,實現零的突破。
聚力納稅服務突破。不斷整合納稅信用服務事項,以穩固A級納稅人信用等級“保優”、助推B、C、D級納稅人信用等級“培優”為目標,創新開展“納稅信用培優提升”工程,針對不同信用等級的納稅人,推行精細化管理、科學化預判、常態化回訪、制度化賦能的“四化”管理服務模式,著力引導依法誠信納稅價值導向,加速營造穩定公平透明營商環境,助力企業亮出以稅促信“金名片”,算好增信減負“紅利賬”。今年以來,共評出A級納稅人86戶,同比增長28.4%;B級納稅人1768戶,同比增長16.6%;24戶C級納稅人全部提級為B級,培優率100%。
聚力政務服務突破。依托國家級政務服務標準化創建,將“一件事一次辦”集成改革、“項目管家+稅務管家”、“五辦機制”、“12345熱線服務”、“九條承諾”和“首席服務”等特色工作納入標準范疇,新編制發布了1000條政務服務標準,打造出一套具有本地特色、可復制、可推廣的漢陰政務服務標準品牌。同時將容缺受理、告知承諾、幫辦代辦、遠程云勘驗四種服務模式納入標準化體系,一體推進政務服務事項向園區、鎮、村三級平臺下沉,實現了園區、鎮、村三級“規范辦”、企業群眾“就近辦”,切實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米”。全縣政務服務事項辦事環節減少52%,全部劃轉集中審批事項辦理時限減少57%,申請材料減少51%,企業開辦全流程控制在1個環節,辦理時間壓縮至0.5個工作日。
聚力法治護航突破。推進訴源治理3+3+N工作機制。通過法官聯系人民陪審員主抓案件審判、法官助理聯系人民調解員主抓訴前調解、書記員聯系網格員主抓法治宣傳,充分利用好法院三類人員、人民群眾內部的三類解紛力量,拓展法庭的n項服務,圍繞企業法治需求,做好訴源治理,實現了推動矛盾糾紛系統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深化重點項目(企業)“警長制”。 建立重點企業(項目)警務室140個,協助企業整改隱患81處,排查化解涉企矛盾糾紛100起,辦理擾亂施工秩序、盜竊企業項目等涉企案件5起,行政拘留9人,罰款4人,全力保障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和項目順利建設。
來源:陜西發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