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上海醫藥收于16.76元,日跌幅跌2.22%。
消息面上,上海醫藥于17日發布公告稱:其全資子公司上海上藥第一生化藥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一生化)收到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下發的《行政處罰決定書》,因為一生化以不公平的高價銷售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的行為違反了《反壟斷法》,被罰沒4.62億元,是上海醫藥2022年歸母凈利潤的8.226%。
近年來,醫藥行業頻現反壟斷案例,今年上半年就已有公司收到億元級罰單,被卷入其中的不乏老牌藥企。“獨家產品”“多年高價”“大幅減價”幾乎成為這幾個案例的共同特點。
被壟斷藥品降價近九成
根據上海醫藥2021年年報,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是一種處方藥,主治耐氨基糖苷類、耐第三代頭孢菌素菌以及綠膿假單胞菌或其他敏感菌所致的嚴重感染,如菌血癥、心內膜炎、肺炎、燒傷后感染等。
從銷量看,該產品于2019年上市,2021年處于市場深入期,2021年銷量為61萬支,較2020年同比增長60.53%,其中醫療機構的合計實際采購量為54萬支,中標價格區間為2120~3100元/支。
2022年,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的銷量隨著需求繼續上漲,同比增加22.95%至75萬支,而當年公司的生產量才71.64萬支。在銷售產品中,醫療機構的合計實際采購量為71.6萬支,中標價為2303元/支。
但值得注意的是,今年7月,這一緊俏單品的價格開始大幅下降。據報道,6月28日,甘肅、山西、廣西、江蘇等多省發布通知,將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掛網價從2303元/支調整為270元/支,降幅約88%。
對于降價原因,甘肅、山西等地在通知中表示,是依據國家醫保局有關文件要求以及企業申請。
在上證e互動平臺上,上海醫藥回答投資者提問時稱:“此次事件為應相關部門要求,一生化積極與合作方進行充分溝通、協調,同時考慮到該藥品的用藥特殊性,經過內部測算后最終提交降價申請。該單品2022年對集團利潤貢獻無重大影響。”
對于本次子公司收到的反壟斷罰單,上海醫藥表示,將對公司當期財務報表將造成一定負面影響,但整體影響有限,“事件未對公司及子公司的日常生產經營產生實質性影響”。
醫藥領域反壟斷案例頻出
從行業看,一生化因反壟斷被罰,只是國內醫藥反壟斷大潮中的一朵浪花。
今年7月,由國家衛健委等多部門聯合印發的《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23年下半年重點工作任務》(以下簡稱《工作任務》)指出,要加強醫藥領域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監管。
根據《中國反壟斷執法年度報告(2022)》,2022年共查處醫藥行業壟斷協議案件3件;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案件11件;審結經營者集中案件23件。以上案件罰沒金額共計4370.91萬元。另有2件醫藥行業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案件作出行政處罰告知。
今年上半年,市場監管總局曾開出兩張原料藥壟斷億元級罰單,分別是東北制藥因以不公平高價銷售左卡尼汀原料藥被罰款1.33億元,遠大醫藥(中國)有限公司和武漢匯海醫藥有限公司實施壟斷協議且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合計被罰沒超3.2億元,銷售的相關產品為去甲腎上腺素原料藥和腎上腺素原料藥。
這三起案例的共同點在于“公司的藥品在市場上有較高市場份額”“企業利用市場支配地位定價高昂”“被點名后產品價格迅速降低或停止漲價”。而《中國反壟斷執法年度報告(2022)》在回顧醫藥行業執法情況時介紹:反壟斷執法領域不斷拓寬,“在持續推進原料藥反壟斷執法的同時,逐步拓展執法領域,重點對直接面向消費者醫療器械領域的壟斷行為進行查處”。
不過,目前醫藥廠商尤其是獨家醫藥廠商違反“反壟斷法”的成本還不算很高。比如一生化收到的4.62億元的罰沒金額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違法所得3.38億元,另一部分是2022年銷售額3%的罰款,即1.24億元。罰沒款金額占上市公司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的比例分別為0.199%和8.226%。
此前,“醫改界”傳媒創始人、北京三醫智酷醫院管理發展研究院院長魏子檸曾表示:按常規思路,如果一家公司的藥物有過壟斷等違法“前科”,其后續進入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和國家醫保目錄會受到影響。魏子檸介紹,但是,如果該藥物為獨家產品,臨床需求又比較廣闊急需,入保過程中受影響的可能性就不會太大。
魏子檸認為,獨家藥品的價格出現明顯波動時,監管部門發現起來難度并不高。
所以,他建議,執法監管部門要加大執法力度,要加大處罰力度,“既不把企業罰死,但也讓它們真正長點記性,真正起到‘殺一儆百’的作用,更好地維護公眾利益和社會利益”。
(稿件來源:每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