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快推進“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平急兩用”基礎設施在平時、應急兩種情景下均能發揮作用,用于防范和應對重大災害風險。疫情以及多地發生的洪災等重大公共安全事件,暴露出衛生防疫、防洪救災等領域設施建設的突出短板,存在供需錯配、發展滯后等難題。新征程上,積極穩步推進“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應多措并舉提升安全治理能力,為統籌發展和安全、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提供關鍵支撐。
以人民至上為宗旨,拓寬建設領域。公共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要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人民至上的服務宗旨,把維護公共安全放在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中來謀劃,放在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中來考量,放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來布局。從人民利益至上、改善民生福祉的戰略高度,加快拓寬“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和投資空間,與醫療養老、科普教育、休閑健身、文化娛樂、生態環保等服務設施進行資源整合與功能互動,為應對各種重大突發情況筑牢安全基石。
以規劃標準為引領,注重平急兼顧。根據城市實際情況和應急需求,加快制定“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專項規劃,優化空間布局和供給結構,避免重復建設和碎片化管理。制定行業規范和技術標準,促進開放共享,提升整體效能。應兼顧平時和應急兩種情景下的雙重任務,做到平時不閑置浪費,應急時轉換高效。應提升能力、完善機制,加強“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功能轉換、風險應對、安全保障等能力建設,建立和完善“平戰結合、功能轉換、協同反應”機制,推動應急管理能力走向現代化。
以多方參與為抓手,激發市場活力。應深化體制機制改革,降低市場門檻,優化營商環境,推動大型體育場館、展覽館、文化中心等設施“平急兩用”改造。發揮好財政資金引導作用,鼓勵企業、金融機構、社會組織等多方參與共建共治。建立“風險共擔、利益共享”機制,增強“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投資信心、利益預期與市場活力,對應急設施與配套產業發揮拉動效應,推動應急管理與鄉村振興高質量協同發展。
以智慧韌性為支撐,強化安全治理。響應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趨勢和基礎設施功能演化需求,打造集感知、網絡、算力、數據、新技術等設施于一體的“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新體系,以實時化傳播、可視化展示、智能化防控為手段,以新技術應用筑牢防災減災科技支撐。加強“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的技術研發、應用推廣和安全治理。建設新一代智能計算中心、標準測試數據集和“智能+”行業賦能平臺等,構建技術可嵌入、安全可擴展、韌性多功能的“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安全治理體系。加強“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安全治理機制建設,創新公共安全的數字化、智慧化治理模式,建立健全重大災害風險預防機制、可靠性保障機制、安全保障責任機制等,織密城市安全網,筑牢應急新屏障,以高水平安全為保障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