錚錚華山風骨,湯湯黃河激蕩。當旭日翻過華山東峰,陽光穿透古老街巷,厚重的文化歷史與俊秀的自然山水相交融,擁有一城山水、半城古韻的渭南便讓人流連忘返。
陜西渭南,北瞰黃渭、南依秦嶺,位于八百里秦川最寬闊的地帶,鐘靈毓秀的山河圣地養育了無數風流人物,字圣倉頡、酒圣杜康、史圣司馬遷開啟中華文明先河,橋陵、泰陵等唐帝陵再現大唐盛世雄風,華州皮影戲、華陰老腔等技藝擦亮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渭南,被越來越多的人所向往,成為夢想中的“詩和遠方”。
項目引領 繪就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新畫卷
今年的渭南,搶抓時機,大抓項目、抓大項目,率先召開渭南文化和旅游產業發展大會,印發《渭南市創建省級關中文化生態保護區的實施方案》,聚力打造“一核三廊六區一庫”的關中文化生態保護區新格局,合陽歷史文化博物館、蒲城時間博物館等已對外免費開放,華山文化藝術中心劇院場館、澄城縣新“兩館”、潼關縣“兩館一中心”等主體相繼完工……促發展的熱情持續高漲,呈現出奮發向上、競相發展的勃勃生機,激蕩著城市發展的強勁脈搏。未來,現代旅游產業鏈、鄉村旅游產業、文化創意產業鏈、文化制造產業鏈、文娛演藝產業鏈、賽事經濟產業鏈等6條文旅產業鏈勾勒出千億級文旅產業集群宏偉藍圖,繪就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新畫卷。
文化服務 奏響人民群眾幸福生活主旋律
今年,富平縣曹村鎮、臨渭區橋南鎮、韓城市金城街道入選國家“四季村晚”示范展示點名單,臨渭區成功取得第三批陜西省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示范縣創建資格;潼關縣桐嶼鎮、合陽縣坊鎮等4個鎮被評為第三批陜西省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示范鎮,“渭南公共文化云”平臺上線運行在第七次全國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評估定級中,全市12個公共圖書館全部達到等級館標準,公共文化場館服務約240萬人次;開展“渭南有戲,周周有活動”演出78場,惠及群眾達50余萬人次……一元劇場、戲曲進鄉村等各類文化惠民演出不斷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新創劇目秦腔現代劇《根據地》榮獲“文華大獎”,并走進各縣市區開展巡演;原創皮影劇《懲惡揚善小哪吒》受到廣大群眾熱捧,入選2023年度國家藝術基金大型舞臺劇和作品創作資助項目,續寫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高質量發展的“渭南范本”。
創新驅動 譜寫文旅深度融合發展新篇章
今年,澄城面花、富平阿宮腔等6項非遺項目亮相中國-中亞峰會,渭南形象宣傳片在央視黃金時代播放,“華彩渭南”高鐵冠名品牌專列和“西旅·華旅”直通車的開通成為渭南新的“移動名片”,非遺文創產品多次助力體育賽事;民俗體驗等沉浸式業態旅游點亮渭南夜經濟,首屆黃河流域國際農產品展覽中亞商貿代表體驗沿黃公路盛景,全市前三季度共接待游客約7299.56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438.62億元,重點旅游景區旅游人數增幅位列全省第一,越來越多的游客走進渭南,了解渭南。
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在新時代歷史車輪的推動下,今日的渭南不斷綻放光彩:中華郡被評定為第二批國家級文旅旅游示范單位;潼關縣成為國家首批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試點縣;渭南“豐”景這邊獨好之旅旅游線路入選全國鄉村旅游精品線路;渭南市“渭南文旅小紅帽”志愿服務項目獲得2022年度全國學雷鋒志愿服務“四個100”最佳志愿服務項目……“古詩詞里的渭南”“我姓渭”等短視頻向人們展示著華彩渭南、魅力渭南。
來源:文旅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