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興,實體興,經濟才興。
日前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的召開,明確要求做好普惠金融這篇“大文章”,為金融高質量發展助推共同富裕提供了指引。
11月30日,“鄭好融”平臺上線一周年暨百家金融服務港灣集中授牌儀式舉行。作為鄭州市委市政府牽頭打造的普惠性金融平臺,“鄭好融”一頭連著企業,一頭連著金融機構,有效解決了雙方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其中,鄭州銀行與“鄭好融”的合作尤引關注。前者作為國內首家A+H上市城商行,堅持以“服務地方經濟、服務中小企業、服務城鄉居民”為定位,后者是政府打造的普惠金融平臺。強強聯合,將碰撞出怎樣的賦能火花?為做透普惠金融帶來哪些路徑參考呢?
能貸、會貸、敢貸、愿貸
打造普惠賦能生態體
實體與金融互利共生、魚水共情,參透兩者關系便能切中賦能要義。
與“鄭好融”合作的一年間,鄭州銀行的升級變化肉眼可見,不僅推出了鄭科貸、房e融、創業擔保貸等10款小微貸款產品,還完成了21家港灣站點建設,初步形成了“科創+普惠”的布局。
近一年來,鄭州銀行借“鄭好融”累計授信1728筆,授信金額16.85億元,精準扶持了不少中小微實體。
拉長維度看,這只是鄭州銀行探索普惠金融的一個縮影。作為國內首家A+H上市城商行,該行踐行了扎根區域經濟、賦能區域經濟的責任擔當,在服務實體上下足了功夫,真招、實招、創新招不斷。
破題民企融資難,重點在能貸、會貸、敢貸、愿貸四方面,每一個難題的攻克都考驗著銀行的專業功底。
眾所周知,傳統批貸業務前,銀行要先做系統的風險評估。因時間長、程序繁瑣,常讓企業望而卻步或錯失最佳輸血時機。
難題也是契機。為打通能貸阻點,鄭州銀行傾斜普惠信貸資源,單列相關信貸計劃,確保信貸資源充足,增加了民營企業貸款的可獲得性。
對于會貸問題,鄭州銀行的策略是先加大首貸、續貸支持力度,再提升信用貸款和中長期貸款占比。最后制定完善的首貸、續貸審批管理方案,加大無還本續貸推廣力度,穩定預期,提振信心。
至于敢貸問題,該行選擇了制度工具。如《鄭州銀行小微(個人)授信業務盡職評價及責任認定實施細則》,明確了民營小微企業的免責情形,提升不良容忍度,給分支機構貸款明確了標準。
統一了思想與動作,最后就是調動企業愿貸的積極性。鄭州銀行的破題辦法是嚴格落實減費讓利政策,建立起差異化的小微企業利率定價機制,給予普惠小微企業內部資金轉移定價(FTP)減點支持,降低民營企業融資成本。對全部對公客戶通過柜臺渠道進行的單筆10萬元(含)以下的跨行轉賬匯款業務,按現行政府指導價標準的9折實行優惠;對全部對公客戶的網銀年費、支付介質工本費實行5折優惠。
2023年前10月,鄭州銀行民營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4.2%,較年初下降110BP,大幅降低了民營企業融資成本。
能夠看出,鄭州銀行已建立起一個普惠金融賦能的生態體系,打通堵點痛點,助力實體經濟。
效率、質量、風控兼具,怎樣做到的?
產業振興,創新先行。2022年4月,鄭州銀行被確定為河南省地方政策性科創金融運營主體。
肩負重任,如何破題呢?
重點還是在精準灌溉,鄭州銀行延續解題思路,建立了“三專五單獨”的運營機制。
“三專”是指專營機構、專職團隊、專注科創;“五單獨”則是指單獨建賬管理、單獨績效考核、單獨風險容忍、單獨客戶準入、單獨授信審批。
推出制度只是第一步,能否見效還得看執行。鄭州銀行突破傳統商業銀行經營理念,關注企業未來成長潛力,建立差異化信貸準入政策,在客戶準入和貸前調查時,不依賴歷史業務和擔保作為放貸標準,增加對科創企業的技術與專利水平、研發與管理團隊、商業模式與市場前景等要素的考量,降低科技型客戶準入門檻,提升獲貸率。建立“專項授權+專職審批”的政策性科創金融業務專項審批機制,組建專職科創金融審批團隊,實現風險偏好統一、授信管理統一、審批標準統一“三個統一”,提升審批效率。完善科創金融盡職免責機制,修訂《政策性科創金融盡職免責實施細則》,明確信貸業務授信調查、授信審批、授信實施、貸后管理、風險處置等環節涉及的崗位要求,規定盡職免責情形,著力解決一線作業人員后顧之憂。運用科技賦能,將企業知識產權、商標專用權、著作權等知識產權創新核心要素,以及信息披露、社會責任、低碳環保等綠色要素引入評價體系,結合工商、稅務、水電煤、海關、不動產、社保等數據為企業全方面畫像,從經營者能力、技術性、生產性和商業性等方面綜合評價科技型企業,提升科技型企業信用評價和風險管控能力。
其次,鄭州銀行先行先試,首創研發貸、科技人才貸、上市貸、認股權貸、知識產權質押貸等10余款產品,并為科創企業提供了“長周期、低利率、弱擔保”金融支持。
以科技人才貸為例,作為一款以“人才等級”為授信依據的科創金融專項產品,其抓住了科技型中小企業輕資產的企業特點,堅持“以人定貸”,企業無需提供抵押擔保即可輕松審貸,大大降低人才創業企業的融資門檻。
再如知識產權質押貸,該產品面向那些“輕資產”但擁有核心技術的科創企業。符合貸款要求的企業,只需同意在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事務服務系統平臺辦理線上質押登記,便能獲得貸款。
提升賦能便捷性的同時,鄭州銀行也做好了防火墻。“弱擔保”同樣有額度、風控約束,在充分評估風險的前提下,全力為需要貸款的企業提供幫助。
截至2023年11月末,鄭州銀行政策性科創金融貸款余額達到327.4億元,較年初新增86.8億元,增幅36.1%,其中,政府風險分擔產品平均利率降至3.88%,為科創客戶一年節約成本超4600萬元。
上述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強大的“朋友圈”。鄭州銀行與創投公司、擔保機構、知識產權部門、科研機構對接,推動完善了區域“大數據金融”信用體系平臺,從而提高了信貸的可得性、便利度。
行業分析師于盛梅認為,規模、效率、風控是普惠金融的三大工作重點也是難點,鄭州銀行在各個層面打破此前融資過程中的“玻璃門”,為區域科創企業壯大提供了活水,成為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個樣本。
當前,培育新質生產力,成為各地經濟發展的重點任務。作為扎根鄭州本土的銀行,鄭州銀行自然再擔旗手。為了讓各產業鏈“龍頭”更快更優成長,該行制定了針對性辦法。簡單來說就是需求響應,需求發掘。
針對前者,鄭州銀行形成了行長親自抓、對公和零售副行長具體抓、各部門分別負責的齊抓共管機制;針對后者,該行則形成了常態走訪計劃,“兩問四送”活動,以及“滿意式”銷號機制。
截至2023年11月末,鄭州銀行累計走訪全省企業2155次,問題解決率83.04%,達成合作實際新增或續貸融資金額674.88億元,實際投放金額(含續貸)446.13億元。
上下一體、敢為人先。能破解效率、質量、風控這個“不可能三角”,追其根本在于鄭州銀行扎根區域、賦能區域的格局眼光、責任擔當。
從“心”出發
打通“兩新”客戶的最后一公里
金融利民,同樣是一篇大文章。
在探索助力實體的同時,鄭州銀行也在思考如何為鄉村的新農人、城市的新市民服務,一系列精準、暖心的創新業務由此面世。
河南是農業大省,熱火朝天的鄉村振興事業產生了多樣化的金融需求,鄭州銀行總行設立鄉村金融部,分行以下沉服務為重心,蹚出一條賦能鄉村的成熟路徑。
在助力新農人方面,該行推出了“鄉村振興卡”,還在農村建設了普惠金融支付服務站點,將服務帶到了農民朋友身邊。
以“鄉村振興卡”為例,除暫免小額賬戶管理費、短信通知費、ATM取款跨行手續費等,還具有中國銀聯提供的“醫療服務權益、涉農意外保險權益、農技指導權益、農產品物流權益”等特色服務,豐富了農村金融應用場景,給新農人創業提供了幫助。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為方便新農人創業,支撐農村產業發展,鄭州銀行研發了“結伴贏”“林權質押貸款”“廠商銀貸款”等涉農貸款產品,建立了“三農”企業“金融超市”,打通服務“三農”的“最后一公里”。
考慮到新農人金融業務辦理不便,鄭州銀行專門開發了手機銀行“鄉村振興版”,提供個性化推薦與智能語音識別等服務。
截至2023年6月末,鄭州銀行涉農貸款余額達851.95億元,較上年末增長5.35%。
持續提升金融服務的體驗感、獲得感,鄭州銀行在下一盤覆蓋新農人工作生活的綜合賦能大棋。試圖圍繞農村居民的高頻生活場景,來迭代優化終端功能,統籌融合線上、線下渠道,打造“金融+場景+權益+線下生態”的泛金融服務模式,構建涵蓋衣食住行、醫療娛樂等非金融場景的生態圈。
新市民方面,同樣以產品創新為突破口,打造了一套信用卡普惠金融產品體系。
比如愛家卡。該卡外觀以“LOVE&FAMILY”為主題,動漫生活場景契合年輕客群審美品位、拉近了服務距離,功能上更囊括了包括衣食住行在內的各種生活繳費及優惠。
再如面向臨近畢業的大學生,該行推出專屬0額度數字信用卡——追夢青春卡。其聚焦高校餐廳、超市等普惠式場景,旨在滿足大學生消費需求的同時,引導他們珍愛征信記錄、理性消費,提前培育忠實客戶。
一分誠心一分認可。2023年7月10日,鄭州銀行打造的愛家卡和追夢青春卡憑借優異的表現,分別獲得2023年卓越數字金融大賽“數字產品金獎”和“數字普惠金獎”。
鄭州銀行信用卡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后將繼續秉承“守土有責、守土盡責”的使命,以數字金融創新為引領,加強優質場景搭建,打造全景化的用卡生態,持續深化客群建設和經營,為新市民群體提供更高效、更便捷的金融服務。
共榮共生、無限生長
實體興、金融旺。孜孜賦能中,一個個實體企業茁壯成長,當成長成一座生機盎然的森林時,銀行業也就迎來了持續收獲季。
2023年三季報顯示,截至9月底,鄭州銀行總資產規模達到6220.52億元,較年初增長5.16%,前三季營收104.78億元,歸母凈利27.51億元。貸款余額3535.58億元,較上年末增長6.87%;存款余額3583.04億元,較上年末增長6.1%,業務規模保持穩健增長。
今年上半年,鄭州銀行實現新增優質及以上客戶超3萬戶,服務鄉村居民和個體工商戶19萬戶。截至9月底,個人貸款及墊款總額827.36億元,較年初增長1.75%;個人存款總額1640.88億元,較年初增長16.32%。
不僅有速度、體量,還有質量、穩健性。截至9月底,鄭州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資本充足率分別為9.68%、11.99%、13.05%,較年初分別上升0.39個百分點、0.36個百分點、0.33個百分點。
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平凡中往往孕育著不平凡。一頭連接億萬消費者,一頭連接萬千企業,梳理鄭州銀行的成長秘訣,無非“責任”二字、“溫度”二字。
想來正是這份利他使命、家國情懷,才讓該行在業績規模的顯性指標外,擁有更可持續的成長軟實力,繼而有質有量、長期穩優。
來源: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