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地”改革可以有效降低工業企業成本,提高土地資源要素配置效率,對優化營商環境,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標準地”改革探路帶來的多樣變化,讓安康市邁入“標準地”時代。
今年1-9月,安康市共出讓“標準地”16宗、面積共計713.749畝。
安康市是秦巴區域生態屏障的重要組成部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重要水源涵養區,限制開發區域和禁止開發區域面積達91.9%,僅8.1%為省級重點開發區域。高質量發展迫切需求與用地空間嚴重不足的矛盾突出。
為積極探索和完善土地資源要素配置,進一步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加快要素資源市場化,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安康市相繼出臺“標準地”改革實施方案,推動土地利用高效可持續。
探索推進“標準地”改革實施方案
2021年底,省政府印發《關于探索推進“標準地”改革的意見》后,安康市迅速學習領會“標準地”改革工作的深刻內涵,市政府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多次作出批示,進行部署,要求迅速制定貫徹意見。先后組建安康市推進“標準地”改革工作領導小組、安康市深化推進“標準地”改革工作專班,市發改、工信、財政、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住建、水利、稅務等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合力推進“標準地”改革工作取得實效。
2022年,市政府印發《探索推進“標準地”改革實施方案》中明確了總體要求、改革目標、完成時限和工作程序,細化了工作任務;2023年,按照省廳最新要求,市政府印發《安康市2023年深化“標準地”改革工作方案的通知》,在工作方案中以“負面清單”方式明確了不適用領域,全力督促指導各縣(市、區)“標準地”改革工作走實走深。
安康在全市范圍內全面推行“標準地”改革工作,正確發揮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為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土地要素保障效能顯著提升
作為安康市唯一的國家級開發區,安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推行工業用地“標準地+承諾制”出讓,組織開展環境影響、節能、壓覆重要礦產資源、地質災害等區域綜合評價,制定規劃建設、能耗、環境、投資等標準,在土地出讓公告中予以明確,實行土地“帶標出讓”;用地企業對標競價取得土地后,在簽訂《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的同時,與管委會簽訂“標準地”投資建設合同,明確用地標準、履約標準、指標驗收辦法、承諾事項、違約責任等權利義務。
2022年8月25日,安康市自然資源局高新分局在安康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發布出讓公告,推出安康高新區首例“標準地+承諾制”出讓地塊。
該地塊位于安康高新區飛地廣場西北側,面積合計128.626畝,土地用途為工業用地,開發建設項目為標準化廠房。按照非禁即可、企業自愿原則,實行承諾準入。土地出讓后,企業簽訂《企業投資項目“標準地+承諾制”承諾書》,相應審批部門依規提前服務作出審批決定。
同年11月1日,高新區現場向企業交付了土地,并頒發首張“交地既交證”《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不動產登記證》,加速工業項目開工建設,真正實現“拿地即開工”。整個供地前期準備、供地、手續完善和交地開工,時間縮短至少7個月。
僅用 30 天,年產5萬噸、總投資3.5億元的AGM隔膜玻璃微纖維建設工程項目成為安康市恒口示范區實施“標準地”改革的成功樣本。
安康市恒口示范區管委會召開專題會議制定“標準地”出讓方案,指標體系采用“一項目一控制”。不動產登記中心提前介入,安排專人,靠前服務,實現交地與交證“零時差”。該宗土地使用權人自《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簽訂后,到項目開工僅用 30 天。
“和以前相比,企業拿地會更加理性,注意量入而出、節約利用,避免閑置浪費,土地效益明顯增加。”安康市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對比前后說道。
改革無止境,服務無極限。安康市將繼續扎實推進“標準地”改革,通過提升土地資源配置效率,進一步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為高質量發展做好要素保障。
來源:陜西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