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調研團走進深圳一博科技。魯力 攝
深圳建行精細化服務助企騰飛。受訪單位供圖
建設銀行深圳市分行大樓。受訪單位供圖
2022年9月26日,深圳市一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陸深交所創業板。7名華為老同事聯手創業,共同締造出南山區第200個IPO,也為深圳電子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再添助力。
數據顯示,2022年深圳電子信息制造業產值2.48萬億元,占全國1/6,多年穩居內地城市首位。“作為深圳支柱產業,電子信息擁有雄厚產業基礎,規上電子信息制造企業超4100家,形成重點領軍企業頭雁領飛、眾多細分龍頭企業精耕細作的良好產業格局。”深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深圳新一代信息通信集群等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將沖擊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冠軍,加快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
產業的蓬勃發展離不開資金匯聚。南方日報深圳金融支持高質量發展調研團在對建設銀行深圳市分行的調研中了解到,分行以深圳市“20+8”產業集群為引領,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新材料產業、生物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新能源產業、節能環保產業、數字創意產業、相關服務業等戰略新興九大領域,多措并舉支持戰略新興相關產業發展,推動實體經濟及分行業務高質量發展。
共度“黃金周期” 全鏈條護企成長
“金融活水”對企業的灌溉滋養,在一博科技身上得以生動體現。這是一家充滿華為基因的企業,時間回溯到2000年,正值IT行業發展的寒冬時期,華為鼓勵員工“內部創業”。時隔兩年,湯昌茂在這一政策的引導下從華為辭職創業,決定進軍PCB(印制電路板)設計領域,并于2003年與華為前同事一起成立了一博科技。
公司成立半年后,湯昌茂就把辦公地點從自己的房子搬進科技園,由此開啟了與建行的“緣分”。“搬到科技園之后,我們就跟建行高新園支行做了‘鄰居’,后來公司又搬過幾次,每一次的選址都有建行在旁邊,感覺就像多年來一直圍繞建行一公里畫了一個圈。”一博科技公司董事長湯昌茂說,于是公司就把結算業務都放在了建行,為后期的合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經過20年的發展,一博科技已經成長為全球PCB設計龍頭企業,并且沿著產業鏈不斷擴張。前十年依靠技術服務穩步成長的企業,在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后,發現需要適當借助一些資本力量實現發展增速。此后這十年,也是建行陪伴企業共同成長的“黃金期”。“大概在2014年,我們有了建立自己園區的計劃,產能擴大后就有了資金的需求。”湯昌茂回憶,當時深圳建行為公司提供了300萬元的純信用貸款用于廠房建設,幫助一博科技渡過難關。
一博科技依靠在大容量存儲PCB板設計與仿真技術、高密度HDI PCB板設計與仿真技術、高速通信背板設計與仿真技術、低電壓大電流PCB板設計與仿真技術、封裝基板設計與仿真技術及高速測試夾具設計與仿真技術等領域的深入研究和應用經驗,在部分關鍵技術方面遙遙領先。如今的一博科技已成為A股為數不多以PCB設計為主業的企業,在不到十年的時間內筑高了設計門檻,助其順利從PCB設計向一站式服務模式的轉變。
從初創公司到上市公司,企業對于金融服務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憑借多年合作積攢下的默契,深圳建行針對一博科技發展的不同階段定制了更精準的個性化服務,目前正逐步向產業鏈上的合作伙伴延伸。在調研過程中,一博科技副總經理余應梓就公司發展新階段的金融新需求提出建議,特別希望有配套的金融產品滿足公司未來的發展,比如建廠、投資設備、擴大再生產等需求,貸款時間能更長。
把握“產業命脈” 精細化助企騰飛
“5G通信技術帶動了包括通信行業在內的各個產業的高速發展,我非常看好通信行業前景,但也深知做企業必須要找到差異化的方向,于是我瞄準了‘5G小基站’這個細分賽道。”深圳市佳賢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任恩賢介紹。
佳賢通信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服務于一體,為全球客戶提供通信整體解決方案的企業。企業研發技術人員占員工總數的50%以上,研發投入占企業營收的比例超30%,擁有各類發明專利超100項。目前,佳賢通信已成功研發出國內領先的純國產化5G小基站,正成為加速國產化芯片整機集成、網絡應用、商用落地的“頂流”廠商。
如何在眾多同行中脫穎而出?“軟硬兼施”是任恩賢給出的答案。“企業從成立開始就堅持自主研發生產,既能提供通信設備,也能提供生產管理和控制軟件,真正實現了產品和服務的軟硬件結合。”軟硬件解耦的技術方案保證了產品的適配度和穩定性,在產品性能及性價比上做到了領先。也正是在“軟硬”一體的基礎上,佳賢通信可以滿足客戶的定制化需求,為拓展用戶帶來了更大想象空間。
回顧企業發展之路,佳賢通信并非一直一帆風順。“企業發展初期,市面上的產品同質化程度很高,且多采用進口芯片,沒有替代芯片可選擇,因此我們很難做出差異化產品。”任恩賢說,得益于中國芯片自研創新的提速,國產廠商在5G小基站芯片上逐步提高了國產化水平,降低了對外進口芯片的比例,也拓寬了自身產品的研發空間。錨定新賽道后,佳賢通信推出了一系列新產品。近3年來,企業飛速成長,拿下10多個專業獎項,其“5G小基站”產品實現了在國內5G細分市場占有率與部署規模的雙料第一。
從扎根生長到枝繁葉茂,佳賢通信實現芯片國產化的夢想之路上,不僅僅依靠市場需求,還有金融能量的支持。2022年底,企業正值用款高峰,下游運營商客戶回款未到,新一輪的投產對企業的周轉資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圳建行快速行動,給予專屬精準支持,短短一個月內完成材料收集和審批放款,為其提供了3000萬元的信貸額度支持,助力企業發展騰飛。
2023年,佳賢通信被評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及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選擇在深圳落地生根,一方面是因為政府提供了創新的土壤,讓企業有良好的發展環境;另一方面,建行的支持也讓我們能夠穩健經營、持續發展。我們會繼續務實創新,為中國智造貢獻更多的力量。”任恩賢表示。
發力“20+8” 金融與實體“雙向奔赴”
科創企業與深圳建行“雙向奔赴”的故事在這座城市不斷上演。2023年3月,深圳建行成立專注于科技企業產品創新的E貸企業經營中心;7月,深圳建行成立建行系統內首家制造業專營機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金融服務中心”,專注于打造金融支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樣板間”。截至10月底,深圳建行累計為逾1.7萬家科創企業投放貸款1778億元,為深圳科創企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面向企業不同發展階段,深圳建行全力為深圳制造業企業“量體裁衣”,創新匹配貸款產品。針對初創期企業,分行推出多款隨借隨還、線上申請的貸款產品,最高額度1000萬元;針對成長期企業,分行打造“科技型制造企業專屬貸款”產品,通過企業獲得訂單、納稅金額、代發工資、獲得投資等10種方式定貸,最長可貸3年,全國首創中型優質企業線上辦貸,最高額度5000萬元;針對成熟期企業,通過企業級系統信息交互,分行為產業鏈的上下游提供全線上、純信用的融資服務,額度最高可達訂單金額的100%,還可為其提供“工業上樓”生產經營性動產購置貸款、設備購置技術改造等專屬領域貸款,最高額度不設上限。
此外,根據深圳自身區域特點,深圳建行創新提出利用“圈鏈思維+數字化”打法,分層分類,針對中型、小微科技企業痛點、難點,通過創新產品、優化流程等措施,破解發展難題,提振科技企業發展信心。
面向中型科技企業,分行搭建E貸平臺(大中型),將審批放款時效從3個月縮短至10天。深圳建行通過對授信流程進行再梳理,實現授信“流程線上化”“業務標準化”“審批半智能化”,為優質中型科技企業提供全流程線上化的專屬通道。通過探索加強授信申報時的信息共享,打破信息孤島,實現10天審批放款,切實提升分行服務科技金融的效能,努力打造新金融示范樣本。
面向小微科技企業,分行搭平臺、塑流程,將授信效率從30天縮短至最快8分鐘。針對小微科技企業金融服務效率低、額度小、評價難等服務痛點,深圳分行創新搭建線上e貸平臺,推出科技企業評價體系,對小微科創企業實行線上的篩選、準入和評價,為科技企業提供額度高、可獲得性強、操作速度快、提額便捷的線上貸款產品,客戶可以享受效率快、額度高、價格低,純信用免抵押、全流程線上操作,為客戶提供了極佳的使用體驗。
同時,聚焦提升科技企業數字化服務能力。探索研發針對優質小微科創企業批量化自主服務的e貸平臺,為科技企業提供價格低、額度高、流程快的線上貸款產品。截至9月底,分行e貸平臺累計注冊科技客戶近萬戶,測額成功客戶超5000家。
■成績單
●營造民營企業友好型融資生態
截至2023年10月末,深圳建行民企貸款余額為5806.30億元,系統內排名第二;余額占比76.65%,系統內排名第一;余額新增752.60億元,系統內排名第二,增速為16%;民企授信客戶突破10萬戶,新增1.14萬戶,戶數增長率10.93%。
●賦能新型工業化高質量發展
截至2023年10月末,建行深圳市分行制造業貸款余額突破1500億元,再創歷史新高。
●踐行點綠成“金”之路
截至2023年10月末,建行深圳市分行綠色信貸余額超830億元,較年初新增約370億元,增速超80%;綠色信貸余額占比較年初提升超3個百分點。
來源: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