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府谷縣借鑒新時代“楓橋經驗”,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基層社會治理導向,大膽創新,探索建立“積分+五共”工作模式,形成以村民“小積分”撬動鄉村“大治理”的鄉村治理新路徑,全面激活社會治理“神經末梢”,為提升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提供了新經驗。
該縣制定《和美鄉村積分考核實施細則》,健全“自主申報”“村兩委提名”“村民評議”三種積分方式,堅持以村民為主角、以村規民約為基礎,通過召開黨員大會和群眾代表大會匯集民聲民意,設立公益美德、社會治安、村莊建設、家庭和睦、人居環境、移風易俗、黨員責任、志愿服務八大類積分項目,讓村民真正成為鄉村治理的決策者、執行者、監督者。
按照“黨委推動、支部帶動、村民聯動”原則,建立組織領導、掛鉤聯系、經費保障、宣傳發動、監督管理、定期研判“六項機制”,設立“一戶一檔”積分賬戶,以實施鄉村治理品牌為抓手,將黨員和群眾參與八類項目全部量化為具體積分,以積分兌換實物形式,構建起人人參與、人人共享的濃厚氛圍,打造形成以府谷鎮“愛心銀行”、黃甫鎮“道德銀行”、木瓜鎮“幸福口袋”、新民鎮“愛心超市”等為示范引領的基層治理府谷樣板,實現全縣85%的行政村全覆蓋。目前,積分累計兌換商品16250件,價值812500元。
建立積分獎懲“正面+負面”兩張清單,通過“紅黑榜”“日常曬”等方式,激勵村民主動攢積分、比積分、亮積分,對積分排名靠前的上“紅榜”公布,對積分排名靠后的上“黑榜”晾曬,以“先進”促“后進”,營造形成齊抓共管、互促共進濃厚氛圍。
推行和美鄉村建設“流動紅旗制”,定期開展“和美家庭”創建評比活動,評選過程中充分給予村民“參與權”“評價權”,由村民根據積分進行“共評”,同時對積分、獎勵全過程公開、全流程監督,確保積分制管理公平公正,目前全縣累計評出“和美家庭”220戶。
堅持將村民“小積分”融入振興“大渠道”,以“五化工程”扮靚人居環境、以“三個一批”(對外出租一批、自主經營一批、入股聯營一批)盤活土地資源,壯大集體經濟,去年全縣172個村集體經濟組織在“消薄清零”的基礎上平均增收1.8萬元,實現“消薄培強”,以“眾事眾議”推動和諧穩定,農民收入連年增長,鄰里關系更加和諧,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滿意度全面提升。
“下一步,府谷縣將持續做好‘積分制’管理推廣新突破,以點上示范引領帶動面上整體推進,讓‘小積分’成為助推鄉村發展的‘大能量’,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源頭活水’,努力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和美鄉村新局面。”府谷縣鄉村振興局局長馬有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