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山的商洛,很多農村基層黨組織處于山大溝深的偏遠地帶,加強黨員遠程教育成為傳遞黨的聲音的重要方式。
為全面助力鄉村振興,商洛市建強用好黨員遠程教育平臺,多維度延伸黨員教育觸角。
“張淑珍同志用60多年的堅守奉獻,實現了帶動群眾脫貧致富的美好愿望。我要學習她情系群眾、無私奉獻的崇高品格,在平凡的崗位上兢兢業業、履職盡責、默默奉獻,為群眾持續穩定增收作出應有貢獻?!?1月23日,在學習全國優秀共產黨員、“三秦楷?!睆埵缯涞氖论E后,商洛市鄉村振興局干部蘇陽深受鼓舞。
通過深入挖掘黨員先進典型和當地紅色資源,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提供本土化的課程服務,是遠程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
從“茶姑娘”到“茶奶奶”,張淑珍扎根山區,致力于南茶北移工作,使商南山區的貧困群眾依托茶產業走上致富之路。商洛市以張淑珍先進事跡為內容,打造了黨員教育電視片《一諾一生》,引導黨員干部堅定理想信念,踐行為人民服務宗旨。
商洛各縣區也以“兩優一先”表彰對象、基層黨員先進典型為重點,制作了一批黨員教育電視片。柞水縣挖掘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金米村黨支部帶領黨員群眾把“小木耳”做成“大產業”的生動故事,拍攝制作了黨員教育電視片《金米花開》,豐富了教學資源課件庫,更有效調動了黨員群眾帶富致富的積極性。
不僅如此,今年以來商洛市充分發揮黨員遠程教育平臺作用,不斷強化黨的創新理論武裝,新開辦《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組織部長話作風》《永恒的紅色記憶》等專題欄目10余個、刊發信息稿件1200余條。
“從教近40年,現在退休了,坐在自家院里傳播黨的好政策,發揮特長,發揮余熱,感覺自己還有價值,生活也充實?!?1月27日,丹鳳縣竹林關鎮南院村組織了今年第四期“鄉音黨課”,83歲的老黨員王成軍講完課后感慨道。
丹鳳縣把遠程教育與講黨課相結合,由村(社區)黨組織書記、駐村第一書記、鄉賢能人等擔任授課人,圍繞黨的建設、鄉村振興、基層治理、法律法規、鄉風文明教育等內容,以庭院會、板凳會等形式,面向村(社區)干部、農村黨員和群眾講授“鄉音黨課”,將黨的聲音及時傳遞到千家萬戶。
“線上”“線下”結合,丹鳳縣只是一個縮影。為更好推動學用成果轉化,商洛市還創新探索“遠程教育+”模式,為促進群眾增收增添了新動力。
“遠程教育+”模式有效整合遠程教育學用陣地資源,拓展站點和基地功能,推進“遠程教育+產業”“遠程教育+人才”“遠程教育+技術”等,通過“線上”“線下”結合,開展“菜單式”“解答式”“現場示范式”技能技術培訓,不斷豐富教學內容和方式,讓黨員群眾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目前,市、縣共創建遠程教育學用示范基地180余個。
如今,鎮安縣月河鎮羅家營村組織收看《治村十法》電教片后,組建“五老”議事院,及時調處化解矛盾糾紛,有效促進了治理能力提升。柞水縣營盤鎮朱家灣村建成學用示范基地李春花鄉村人才工作室,傳承“柞水十三花”等地方特色菜系,培育鄉土人才150余名,指導幫助當地村民創辦農家樂216家,戶均年增收10萬余元。學有渠道,用有門道,群眾既“富”了腦袋,又“鼓”了口袋。
來源:陜西日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