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不少外賣平臺設立一項新機制:商家可以將自己認為的不合理差評交由大眾評審員評判,平臺會把用戶評價、商家回評、用戶訂單、用戶備注、配送信息等內容推送給大眾評審,評審以投票的方式決定支持用戶或者商家。在線“斷案”的年輕人被稱為“賽博判官”,已成網絡熱詞。
評論區的留言評價是電商平臺的獨特優勢。但有的商家花錢買好評、競爭對手花錢送差評、少數消費者惡意投訴等問題大量存在。以往面對用戶和商家之間的矛盾,除那些有明確證據證明消費者責任的外,外賣平臺的天平往往朝消費者傾斜。商家也往往忍氣吞聲,賠禮道歉加賠錢賠物。看似消費者至上的解決方案,不僅對商家不公平,也助長了故意差評的風氣,市場遭破壞的成本最終會分攤到其他消費者頭上。
推出大眾評審員機制,就是引入第三方視角,最大程度地還原事件,維護買賣的公平和透明,可以看作網絡經濟管理機制體制的一項創新。但“賽博判官”畢竟不是法官,更可能缺乏專業知識,“斷案”也不是樁樁件件都能完美無缺。比如相較于外賣訂餐矛盾糾紛的顯而易見,對很多網上二手交易,評審員只能靠主觀判斷和推測,往往會出現誤判。比如,有評審員缺乏專業知識導致誤判,有的很情緒化,“判官水軍”也有逐漸浮出的苗頭。需要有相應的機制,讓“賽博判官”更加實事求是,客觀理性。
哪些消費者可以有資格入選大眾評審團,是否所有糾紛都適合交由“賽博判官”進行評判,判決意見能否當作無可置疑的結果,又該由誰來監督“賽博判官”?在大眾評審員機制發展中,這些都是繞不過的問題,平臺應該承擔起管理的主體責任,以合理合法的正義方式解決爭議,通過一個個具體案例保障電商的健康發展,維護買賣雙方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大眾評審團成員應該珍惜手中權利,說公道話、辦公道事。
(來源:北京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