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年尾,回望2023年,陜西經濟運行雖經歷波谷時段,但從未停止向前奔跑。
全力以赴拼經濟,這是陜西貫穿全年的主旋律。這一年,全省上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歷次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扎實開展主題教育,深入推進“三個年”活動,大力發展縣域經濟、民營經濟、開放型經濟、數字經濟,全力補短板、強弱項、固底板、揚優勢,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看“新收成”,2023年,陜西糧食生產再獲豐收,總產量達到1323.7萬噸,繼1998年后再次翻越1300萬噸大關,平均畝產達到291.91公斤,總產量和平均畝產均創歷史新高;
看“新進展”,2023年,延榆高鐵項目正式開工、西延高鐵全線最長的淺埋全黃土隧道——洛川隧道貫通、西康高鐵控制性工程取得重大突破……“米”字形高鐵網主骨架成型;
看“新面孔”,榆林化學1500萬噸/年煤炭分質清潔高效綜合利用項目建成、全省目前已形成約7100噸/年的車規級高純氫產能……全省新型能化產業綠色發展持續提升。
一條條產業鏈的延伸,正換來高質量發展的“質變”;新興市場的開拓,有效彌補了傳統市場需求不足帶來的影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年初到歲末,三秦大地各戰線各領域勠力同心,爬坡過坎,攻堅克難,奮力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譜寫陜西新篇、爭做西部示范。(記者 王向華)
1323.7萬噸 糧食生產再獲豐收
6月13日,寶雞市陳倉區慕儀街道第三村村民在收獲小麥(資料照片)。
2023年陜西糧食生產再獲豐收,總產量達到1323.7萬噸,繼1998年后再次翻越1300萬噸大關,平均畝產達到291.91公斤,總產量和平均畝產均創歷史新高。
今年“三夏”期間,我省開展搶收搶種大會戰,克服“爛場雨”的不利影響。圍繞全年糧食生產目標任務,我省“以秋補夏”“以豐補歉”,全面推進“奪秋糧豐收百日行動”。另外,省農業農村廳構建系統、完備的農業生產防災減災工作機制,全面提升農業防災減災能力,確保豐產豐收;在全省范圍內組織開展“秋糧單產提升行動”,重點推進8個縣(區)玉米、大豆整建制單產提升項目建設,以點帶面、全面提升秋糧作物單產水平,帶動全年糧食增產。
親歷者說:
今年我們農場的糧食又獲得豐收,全年糧食總產量1350公斤,小麥、玉米總產量均比去年增加150公斤。這幾年,通過科學的田間管理和農技人員的幫助,農場糧食產量穩步提高,期待明年產量和收入能更好。
——蒲城縣權民家庭農場負責人 權增民
( 吳莎莎)
131.7萬輛 汽車產業活力顯
12月15日,在陜汽西安商用車產業園車身廠,工業機器人在焊接作業。
1月至11月,我省汽車產量達131.7萬輛,同比增長34.2%;新能源汽車產量達93.67萬輛,同比增長36.3%。增幅雙雙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目前,我省新能源汽車產量已占全省汽車總產量的71.1%。通過不斷調結構、促轉型,陜西汽車產業,特別是新能源汽車產業,活力日益顯現,正成為全省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省工信廳大力支持龍頭企業拓市場、穩預期、擴規模、挖潛力,做大產業規模做強配套,通過持續抓精準招商促產業聚集,加快核心零部件企業來陜落戶。
親歷者說:
11月25日,陜汽海外品牌(SHACMAN)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中東非洲)在迪拜舉辦,這標志著陜汽品牌全球化的道路越走越寬。陜汽現已形成重、中、輕卡全系列發展格局,同時在新能源卡車領域不斷實現技術突破。2023年,陜汽系列卡車在鞏固國內市場的同時,國際市場份額不斷增加。
——陜西汽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新能源業務推進辦公室副主任 王華棟
( 沈謙)
突破5000列 中歐班列(西安)加速跑
12月15日,中歐班列(西安)從西安國際港站駛出,開往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干。
12月14日,中歐班列(西安)2023年開行量突破5000列,達到5139列,同比增長15.6%,約是全國增幅的2倍。西安成為全國首個中歐班列年度開行量突破5000列、累計開行量超過2萬列的城市,平均每100分鐘就有一列中歐班列從西安國際港站出發或到達。
截至目前,中歐班列(西安)已常態化開行國際干線17條,覆蓋亞歐大陸全境;國內“+西歐”集結線路22條;向南開行至越南、老撾等互聯互通班列……中歐班列(西安)已成為全國中歐班列的排頭兵、共建“一帶一路”的標志性品牌。
親歷者說:
今年,我們聚焦發揮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作用,立足鐵路安全可靠穩定的優勢,以加快完善集疏運體系、提升班列服務質量、創新班列發展為著力點,推動中歐班列(西安)高質量發展。
——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貨運部主任 王相軍
( 楊曉梅)
8596.6億元 制造業重點產業鏈提質增效
前三季度,陜西制造業重點產業鏈實現規上工業產值8596.6億元,增速高于全省規上工業企業10.7個百分點。
聚力重點產業鏈提質增效,全省特色現代化工業體系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前三季度,我省制造業重點產業鏈上創新發展亮點紛呈: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創新力度不斷提升,隆基綠能成為全球最大的單晶硅光伏產品制造企業和國際單晶硅片標準的制定者,楊凌美暢金剛石線出貨量全球第一,三星西安工廠閃存芯片產能約占全球產能的15%,奕斯偉12英寸大硅片項目產能規模國內第一。另外,目前我省的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產業規模位居全國前列,新型能化產業綠色發展持續提升,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實現量與質雙突破,新材料產業轉型升級蓬勃發展。
親歷者說:
陜西汽車產業等制造業重點產業鏈發展態勢非常好,很多金融機構有很強的投資意愿。政府部門積極發揮橋梁作用,促進金融機構與制造業重點產業鏈上的企業深入合作,提升了產業鏈發展水平。
——西安市汽車供應鏈聯盟秘書長 羅建安
( 沈謙)
657.92萬噸 水果產量穩定增長
2023年,陜西園林水果掛果面積穩定增長,園林水果單產穩定增加,生產形勢趨好。全省前三季度園林水果產量657.92萬噸,較去年同期增長3.5%。
今年以來,全省農業農村系統持續推進“三品一標”建設,在推進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方面做文章,實現產業提質增效;加快延鏈補鏈強鏈,聚焦全國蘋果加工貿易集聚區建設,聯農帶農成效明顯。農業農村部和陜西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在蘋果主產區延安市整市推進建設全國首個蘋果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打造果業高質量發展“延安模式”和鄉村振興示范樣板。延安蘋果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建設,為全省蘋果產業發展增添了新動能,有力帶動了全省蘋果產業發展。
親歷者說:
今年我種的14畝蘋果喜獲豐收,產量達3萬公斤,賣了17萬元。看到種植蘋果的收益不錯,我又新種了6畝“秦脆”,期待來年有個好收成。
——延安市洛川縣交口河鎮安善村果農 李育宏
( 吳莎莎)
14.1% 高技術制造業構筑新優勢
技術含量高、效益回報好、創新能力強,是高技術制造業最顯著的特點。當前,高技術制造業已經成為工業經濟的主要驅動力。
11月,陜西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當月同比增長14.1%、累計同比增長11.8%。分行業看,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同比增長20.0%;從產品看,變壓器同比增長16.7%。從投資角度來看,前11月,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29.1%,專用設備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7.4%。代表科技創新的高技術制造業正在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構筑經濟發展新優勢。
親歷者說:
今年10月,經過精密設計與實驗,圣寶鴻40寸石英坩堝成品正式下線。該成品內層金屬含量少、雜質少,保證拉晶過程中的低氧含量和顆粒析出,顯著提高了結晶速率。我們將繼續加大創新力度,實現產品從原材料投入生產到用戶使用的全方位質量跟蹤體系,持續引領行業發展。
——西安圣寶鴻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沈湲
( 蘇怡)
超1000公里 “米”字形高鐵網主骨架成型
11月15日,西延高鐵全線重難點控制性工程——王家河特大橋主橋成功合龍(資料照片)。
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原間,延榆高鐵項目正式開工,西延高鐵全線最長的淺埋全黃土隧道——洛川隧道貫通;峰巒疊嶂的秦嶺深處,西十高鐵小寨隧道、寨子梁隧道同日貫通,西康高鐵控制性工程取得重大突破……2023年,陜西掀起高鐵線路建設高潮,加速構建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提升綜合樞紐功能,滿足群眾出行需求。
截至目前,全省在建高鐵數增加至5條,高鐵建設總規模超過1000公里,總投資超過2000億元,以西安為中心的“米”字形高鐵網主骨架成型。按照計劃,2025年西延高鐵建成通車,2026年西康、西十高鐵建成通車,2028年康渝、延榆高鐵建成通車,陜西將實現“市市通高鐵”。
親歷者說:
為提升工程質量水平,我們標段建設橋梁施工工藝實訓基地,開展橋梁施工視頻、實體模型、工藝工裝應用等方面的現場教學,加強項目管理,創新工藝舉措,確保項目建設加速推進。
——西延高鐵14標項目經理 任留濤
( 楊曉梅)
8.8% 開拓新興市場成效顯
前11月,陜西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出口同比增長8.8%。其中,對俄羅斯、蒙古國出口同比分別增長1.6倍、50%;對中亞、西亞、非洲、東盟出口同比分別增長2.3倍、37.9%、27.3%、16.6%。新興市場的開拓,有效彌補了傳統市場需求不足帶來的影響,區域合作緊密、貿易多元共進的國際市場布局持續優化。
今年以來,我省積極擴大汽車出口,在口岸通關等方面支持陜汽搶抓國際市場需求上漲機遇,做好新能源汽車出口服務。前11月,陜汽重卡累計出口117.6億元,同比增長107.5%;全省新能源汽車出口2.19萬輛,同比增長9.4倍。西安海關支持中歐班列(西安)新能源汽車出口專列常態化開行,壓縮專列通關時間23%。前11月,陜西對中亞五國新能源汽車出口13.2億元,同比增長363倍。
親歷者說:
公司項目分布于全球23個國家和地區,越來越多的電機產品發往歐洲、中東等地,對新興市場出口額逐年增長。2023年,公司出口占比預計將達80%。
——西安阿爾斯通永濟電氣設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翟豐博
( 崔春華)
582.08萬戶 經營主體數量增
截至11月底,陜西實有經營主體582.08萬戶,同比增長9.91%。其中實有企業155.25萬戶,同比增長12.49%;實有個體工商戶419.15萬戶,同比增長9.17%。
今年以來,全省市場監管系統深入貫徹落實“三個年”活動,圍繞“主體活力更加強勁、監管服務更加靠前、監管效能更加優化、市場秩序更加規范、政商關系更加親清”的工作目標,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積極推動“一件事一次辦”集成改革,統籌推進企業開辦標準化、規范化工作,縱深推進經營主體準入準營退出制度改革,探索實施吊銷未注銷企業強制注銷工作,全面推行經營主體歇業備案制度,扎實開展個體工商戶服務月等活動,全省各類經營主體保持良好增長態勢。
親歷者說:
今年以來,市場監管部門的一系列服務舉措越來越細致、越來越實在,用靈活、專業的態度幫助企業解決各類問題。企業創業和發展環境越來越好,我們干事創業的信心更足了。
——西安海納汽車服務有限公司負責人 成小東
( 徐穎)
6489.61億元 綠色貸款快速增加
提供綠色貸款、發行綠色債券、創新綠色保險、發展碳金融……今年以來,在新發展理念引領下,陜西金融機構積極發展綠色金融,綠色貸款保持較高增速,其中清潔能源產業和基礎設施綠色升級產業貸款增加較多。
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本外幣綠色貸款余額6489.61億元,同比增長33.69%,高于本外幣各項貸款增速23.55個百分點;前三季度新增1495.08億元,同比多增348.61億元。其中,清潔能源產業和基礎設施綠色升級產業貸款增加較多,前三季度分別增加748.93億元和543.62億元,合計占全省綠色貸款增量的86.45%。
親歷者說:
近年來,興業銀行西安分行不斷深耕綠色金融,聚力支持風光電儲等清潔能源產業發展,大力支持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綜合開發利用,加大力度支持煤炭清潔開采、節能技改、綠色建筑等低碳環保項目,截至目前,累計向陜西提供綠色融資超5000億元。
——興業銀行西安分行黨委書記、行長 梁建群
( 楊光)
本版照片均由記者 袁景智攝
來源:陜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