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這一年,中國企業接續奮斗、砥礪前行,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績單。從中國高鐵、中國路、中國港,到中國數據中心、中國電子產品……中國品牌成為推動各國互聯互通、閃耀在“一帶一路”的靚麗“名片”。
中國高鐵馳騁“千島之國”
“太酷了!它就像閃電一樣快!”
10月17日,一列銀紅涂裝、配有印尼國寶級動物“科莫多龍”紋理圖案的高速動車組駛出印尼雅加達哈利姆車站,標志著雅萬高鐵動車組正式開通商業運營。“千島之國”印尼從此進入高鐵時代,成為東南亞第一個擁有現代化高鐵的國家。
雅萬高鐵連接印尼首都雅加達和第四大城市萬隆,全長142公里,最高設計時速350公里,是中印尼共建“一帶一路”合作的“金字招牌”。它是中國高鐵首次全系統、全要素、全產業鏈在海外落地。通車后,雅加達至萬隆的通勤時間從3小時縮短到40分鐘。截至12月24日,雅萬高鐵累計發送旅客突破100萬人次。
中國船舶揚帆啟航
12月19日,由中國船舶集團廣船國際為意大利船東建造的客滾船2號船“莫比·雷格斯號”輪在廣州南沙啟航。該船超過70000總噸,長237米,型寬33米,共有13層甲板、533間客房,能搭載2500名乘客和近800輛汽車,是目前建成的全球噸位最大的豪華客滾船之一,相當于一座漂浮在海上的“五星級酒店”。
船上70%以上的客房首次由船廠獨立完成艙室單元設計,采用了提前在車間預制完成再運到船上安裝的新工藝模式。“莫比·雷格斯號”輪將在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熱那亞、奧爾比亞及里窩那之間的航線運營。此前,該型客滾船1號船“莫比·范特西”輪4月在廣州南沙啟航。
中國汽車跑出“加速度”
9月,搭載華為ADS2.0智能駕駛系統的“阿維塔12”亮相歐洲;11月,長城汽車混合動力車型“坦克500”成為2023“一帶一路”國際帆船賽官方唯一指定用車;12月,比亞迪宣布將在匈牙利賽格德市建設新能源汽車整車生產基地,預計為當地創造數千個就業崗位……數據顯示,今年1—11月,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109.1萬輛,同比增速超80%,目前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量全球第一,全球超60%的新能源汽車由中國生產銷售。
除了家用電車,中國客車也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道路上馳騁。如今,宇通新能源客車已駛入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沙特、智利、亞美尼亞、波蘭、尼日利亞等10余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贏得了當地百姓信任和口碑。宇通還與當地進行本土化合作,推動“一帶一路”合作伙伴汽車工業發展。
中國橋隧跨越山海
由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承建的科特迪瓦經濟首都阿比讓科科迪斜拉橋項目8月竣工通車。
科科迪橋項目主線總長約1.63公里,主橋為鋼槽梁單塔斜拉形式,全長630米、主跨長200米、主塔高108.6米。該橋是西非地區最大的斜拉橋,是阿比讓的新地標,不僅能提升阿比讓城市景觀形象,也為該市交通升級改造提供支撐。
10月,南亞地區首條水下隧道——孟加拉國卡納普里河底隧道項目正式通車。該項目由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承建、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負責實施,是中國企業承建的首個海外大直徑水下盾構隧道項目。項目位于吉大港市卡納普里河入海口,連接東西河岸,全長9.3公里。其中,盾構隧道段為設計時速80公里的雙洞四車道,長2450米,直徑11.8米。
隧道完全采用中國技術、中國標準和中國裝備進行設計和建造。項目部以涵蓋道路、橋梁、隧道等內容的中國規范為基準,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專門編制技術指南,使中國規范在孟加拉國得到進一步認可。
中國公路方便出行
對塞爾維亞來說,首都貝爾格萊德繞城高速公路是一條生命線,意義重大。
6月,由中資企業承建的貝爾格萊德繞城高速公路路段舉行通車儀式。這次通車路段全長9.74公里,是中企承建路段的最后一個標段,標志著中企承建部分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
這一項目的建成,使部分車輛從超負荷的城市基礎道路網轉向環城道路,有助于縮短出行時間,減少交通事故,減少市區內有害氣體和噪音污染。
9月,孟加拉國達卡機場高架快速路項目(一期)迎來通車儀式。2020年,由中國山東高速集團主導投資建設運營的達卡機場高架快速路開工建設,項目總投資額12.63億美元,主線長19.73公里。作為該國首條高架快速路,項目通車極大改善了達卡城市交通狀況。
“我感覺非常好,大大節省了出行時間。”孟加拉國首都達卡市民帕爾雯說,以前上班通勤需要40分鐘,如今不到10分鐘就到了。
西非“明星港”開港運營
1月23日,由中國港灣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投資、建設和運營的尼日利亞萊基深水港項目開港。該項目是尼日利亞首個現代化深水港,也是西非地區最大的港口之一,年設計處理能力120萬個標準集裝箱,被認為是西非地區的“明星港”。
作為非洲第一大經濟體,尼日利亞經濟增長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然而隨著外貿迅速發展,該國港口吞吐能力嚴重不足。萊基港建成運營,有力推動尼日利亞產品尤其是農產品出口,預計未來幾年將為該國提供近20萬個直接和間接工作崗位。
綠色能源走入千家萬戶
9月17日,由國家電投投資建設的哈薩克斯坦阿克莫拉州二期風電項目全容量并網運行。這座總容量高達206兆瓦的風電場一舉刷新其自身保持的中亞最大風電場紀錄。41臺由浙江省屬國企運達研制的5兆瓦風機迎風飛舞,清潔電力沿著高架的電網點亮50公里外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的夜空。
在紅海沿岸的沙特阿拉伯拉比格,由中國能源建設集團廣東火電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300兆瓦光伏電站于4月并網成功,正式進入運營階段。項目并網后,首年總發電量為8.94億千瓦時,為4.53萬戶家庭提供綠色清潔的電力供應。
數字轉型助力美好生活
11月,由華為公司承建的剛果(金)財政部云數據中心落成。這是剛果(金)首個建成投入使用的云數據中心。
云數據中心落成是中剛兩國數字信息領域合作取得的又一個重大成就。該中心建成并調試完畢后,即交由剛果(金)技術團隊運營,中方將提供技術支持和經驗分享。通過技術轉讓,幫助當地加快與世界信息通信行業接軌,為其經濟轉型跨越發展帶來新動能。
在肯尼亞深耕多年的湖南長沙非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旗下電商平臺Kilimall,已發展為深受非洲民眾喜愛的購物網站之一。截至12月,8000多個中非企業和個人在該電商平臺創業,開通超過1.2萬家店鋪,銷售約100萬種商品。
中國手機走俏亞非多國
憑借先進的性能、過硬的質量、合適的價格,中國智能手機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中流行,越來越多人的首部智能手機是“中國造”。
在越南河內主干道陳富路兩側,有不少中國智能手機品牌的廣告牌,為當地消費者提供更多選擇;在印度尼西亞,中國手機品牌已躋身前3位,吸引了大量用戶和粉絲。
在非洲,中國的手機終端制造商傳音控股推出了“四卡四待”“特殊拍照美顏特效”“超長續航”等符合當地用戶需求的手機,市場份額超過40%。傳音不僅銷售手機,還打造集信息、社交、娛樂等為一體的“數字生態”,豐富當地民眾的日常生活。
中國文化在海外“圈粉”
讀中國網文、看中國電視劇、聽中國音樂……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中,中國文化越來越流行,學中文成為更多年輕人的選擇。
今年以來,孔子學院在歐洲、非洲等地“開花結果”,在許多國家首次揭牌成立,滿足了當地居民學習中文的需求,促進了文化交流,拉近了民眾心與心的距離。“漢語橋”比賽在多國開展,各國選手不僅在比賽中講述與中國的緣分以及對學習中文的熱情,還通過舞獅、武術、舞蹈、書法、脫口秀等展示對中國文化的熱愛。
在越南大街小巷,能頻頻聽到《錯位時空》《白月光與朱砂痣》等在抖音平臺上非常流行的歌曲,不少越南年輕人還會跟唱。更多中國網絡文學作品出海,吸引大批海外讀者訂閱、“催更”。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