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24年,可能有哪些投資風口?銀行理財公司認為,在貨幣財政政策發力、美聯儲加息周期結束、國內庫存周期啟動盈利復蘇等因素的影響下,宏觀經濟底部支撐較強。銀行理財公司仍將以固收類資產為主要配置方向;權益投資方面,低估值類資產(紅利、港股、大盤藍籌等)和成長性板塊(科技、醫藥等)均有投資機會。
宏觀政策基調整體偏積極
理財公司表示,政策方面,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進促穩”“先立后破”的表述來看,預計宏觀政策基調整體偏積極,2024年有望成為宏觀經濟復蘇年。
“整體來看,2024年經濟底部支撐較強,政策著眼于長期高質量發展,經濟增速預計保持平穩。”中郵理財高級業務專家唐倩華表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先立后破”的基調,要求積極穩妥化解房地產風險,統籌好地方債務風險化解和穩定發展,財政政策適度加力,貨幣政策靈活適度。這些舉措對2024年宏觀經濟企穩將起到積極作用。
“2023年9月末啟動大額特殊再融資債發行,10月末落地特殊國債,意在理順地方資金問題,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為2024年經濟開門紅做前置性準備,隱含了較高的經濟增長訴求,為2024年的經濟復蘇提供了有力支撐。”招銀理財黨委委員董倩說。
具體到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董倩表示,預計財政政策基調偏積極,中央財政有望進一步加碼扛起穩增長“大旗”,投放節奏進一步前置,資金應用效能將有所提高;預計貨幣政策延續偏寬松基調,降準降息仍然有空間,同時結構性貨幣政策規模或將加碼,讓資金直達實體,提高貨幣政策效能。
A股結構性機會顯現
具體到大類資產配置,唐倩華表示,2024年,利率周期波動、中樞向下的趨勢沒有變,債券仍然可以保持中性偏高的配置水平。銀行理財在追求絕對收益目標下,仍將以固收類資產為主要配置方向,挖掘細分品種投資機會,權益投資會更加關注指數類、量化類工具的運用,探索股權投資等新模式。
“2023年8月以來,整個債券市場呈現‘熊平'走勢,短端利率上行幅度大于長端,其背后的原因主要是地產相關政策逐步出臺、寬財政積極發力,這些動作表明穩增長動力足,從而壓制了債券的做多情緒。從資產定價來看,中短端品種的價格回調風險可控。從組合配置來看,建議持續關注中短端高等級信用債。”貝萊德建信理財公司擬任首席多資產投資官劉睿說。
對于權益市場,唐倩華認為,當前股市估值處于低位,同時發達市場加息周期結束,A股已逐步顯現長期配置價值。興銀理財權益投資部總經理蒲延杰預計,2024年股市震蕩修復,仍以結構性行情為主,低估值類資產(紅利、港股、大盤藍籌等)和成長性板塊(科技、醫藥等)均有投資機會。杭銀理財研究部副總經理(主持工作)周宇坦言:“我們比較看好高端制造智能化賽道。以人形機器人為例,它與汽車、機床、工控等細分領域的供應鏈有較多重合。人形機器人目前處于早期階段,高度不確定性和巨大的投資機會并存。”
理財收益優勢更加凸顯
理財公司表示,2024年,理財規模有望企穩并小幅增長,隨著居民風險偏好逐步回升,理財產品配置結構將趨于均衡。
“一方面,居民超額儲蓄持續增長,2023年理財產品破凈率維持在低位、收益表現整體穩健,將吸引居民儲蓄流入理財市場;另一方面,銀行存款利率有繼續下調空間,理財收益優勢更加凸顯,部分定存資金有可能轉向理財。”興銀理財首席研究官徐寒飛稱。
“隨著居民對理財認識的提高、經濟平穩恢復,理財規模有望平穩回升。”董倩分析,產品結構上,預計當前居民短久期、低波動的資產偏好有望隨著收入預期改善、權益市場回暖出現結構上的變化,中長期限類產品及含權類產品的配置需求將小幅提升,產品配置結構將更趨均衡。
對于居民投資,蒲延杰表示,居民可以適時調整投資理財思路,形成多元化配置的觀念,在具備一定風險偏好的基礎上,提升含權類理財產品等中高風險資產的配置比例。劉睿建議,投資者重視組合投資的優勢,通過多資產組合中的不同資產配置,得到分散化效果,增強組合的長期收益風險比。
來源: 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