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經濟學模擬聯合實驗室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3年12月29日聯合發布的氣候變化綠皮書《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23):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以下簡稱綠皮書)指出,2023年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十年來,中國積極同共建國家攜手打造綠色“一帶一路”,不斷完善綠色頂層制度設計,拓展深化綠色務實合作,穩步推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助力沿線國家綠色低碳轉型。
綠皮書顯示,《上合組織成員國環保合作構想》和《上合組織綠色之帶綱要》為中國與中亞國家乃至中東國家的綠色合作提供了政策指導。2016年,中國與東盟簽訂了《中國—東盟環境合作戰略(2016—2020)》,進一步推進高層政策對話,共同分享生態環境保護與綠色發展的理念和實踐。2018年,中國—中東歐國家環保合作部長級會議通過了《關于中國—中東歐國家環境保護合作的框架文件》,并啟動了環境保護合作機制,為中國—中東歐國家生態環境保護合作提供廣闊的平臺。2019年,“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正式啟動,目前已吸引來自43個國家的150余個中外合作伙伴。
隨著綠色頂層制度設計不斷完善、綠色務實合作持續拓展深化,綠色“一帶一路”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為推進共建國家乃至全球環境治理與合作注入了新活力。根據《新時代的中國綠色發展》白皮書,中國目前已與31個國家共同發起“一帶一路”綠色發展伙伴關系倡議,與32個國家共同建立“一帶一路”能源合作伙伴關系。綠色“一帶一路”的建設項目覆蓋基礎設施、能源和教育等多個重點領域,積極服務沿線國家的綠色發展事業。在綠色基礎設施領域,中國投資了一大批綠色環保基礎設施項目。蒙內鐵路、雅萬高鐵和中老鐵路等重大項目廣泛融入了來自中國的綠色技術、綠色智慧和綠色理念。在綠色能源領域,從2014年至2020年,中國在“一帶一路”建設項目中可再生能源投資占比提升了近40%,幫助沿線國家建設了一批清潔能源重點工程。2021年9月21日,中國在第七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宣布,中國將大力支持發展中國家能源綠色低碳發展,不再新建境外煤電項目。截至2023年2月,中國已為120多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培訓綠色人才約3000人次。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當前面臨的環境和氣候挑戰較多,對綠色金融的需求更為急迫。據非洲開發銀行的估算,非洲電力部門若要實現2025年能源發展目標,年均投資缺口為350億—500億美元。未來的綠色金融合作仍將是綠色“一帶一路”發展的重要動力。在各國的努力和合作下,沿線國家的能源結構綠色化轉型已取得重大進展,且轉型趨勢仍在加快。截至2023年5月,“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能源投資中,綠色能源投資已超過傳統能源投資。盡管“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可再生能源潛力巨大,但是現階段其對傳統化石能源依賴仍比較嚴重,能源轉型壓力仍然較大;由于資金不足、裝備制造技術薄弱、專業技術人才欠缺等,其總體發展仍有較大上升空間。未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要實現綠色發展仍需深化綠色清潔能源合作,推動能源國際合作低碳轉型。
(來源:人民政協網)